大飢荒世代 - 陶傑

大飢荒世代 - 陶傑

大陸出現大媽搶購豬肉潮,在市場裏,將一張長豬肉枱,當做泰國五星酒店供奉龍蝦的自助餐桌。雖一樣的喧嘩,卻兩般的心情:自助餐搶龍蝦是搶得歡,充滿先富起來的幸福感,是未來集體中國夢的一部份;在自家城市肉店搶豬肉,卻搶得恐懼,怕飢荒即將降臨,是「大躍進」殘餘的惡夢感。

由俄國入口的豬肉有豬瘟,本來又是美帝的豬肉最好,但民族尊嚴面子先行,又加了美國入口關稅,人民幣貶值,造成豬肉下半年漲價四成。

亞馬遜河森林大火,影響麥當勞和西方的漢堡包牛肉價格。豬肉在大陸恐慌,牛肉則全球示警,最救命就是聯合國報告指出:二〇五〇年,全球人口由目前的七十七億,增至九十七億。貧富懸殊加劇,食水污染短缺,藥物醫療用品成本利潤增加,糧和肉食當然越來越貴,全球大飢荒危機,就在眼前。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蔬果稻米,能有得再摘,已經不錯,只怕耕地面積縮小,廣東本來的稻米田大量開發為房地產。清末民初,稻米若可以有兩茬(也就是廣東話說的「兩造」)的,過三十年,一茬也沒有了。養豬本來可以打激素,兩個月就可以宰殺,肉食快速循環,但豬瘟一蔓延,乳豬也吃不得了。

大陸人民對李嘉誠動向很緊張,哀求李嘉誠不要跑。人人看到「黃台之瓜」廣告,其實李先生早警告:若沒有工業,香港一定瓜。李嘉誠沒有跑,民以食為天,對於百姓同胞的口腔腸胃,李先生最擔掛,他的零售店在大陸開了三千六百八十家,而且在滿街示威動亂時,捐款五億香港科技大學,發展「合成生物科技」,剪輯生物基因、重新設計生物,包括人造肉食,以後減少殺生。

以後糧食不夠,可以改基因製造;藥物不夠,也可以生物研製。香港的科技研究,包括AI,隨時會被美國指為中國的白手套,改為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但食物和藥物,是人生基本低端所需,香港科大玩這個檔次的科技,只是避免中國面臨飢餓,美國人無話可說。因為若大陸糧食不夠,有錢人和中小企老闆聞到味道率先逃亡,還是會往美國和西方,熱錢先行,大舉逃跑。

其實現在已經開始。大陸五毛和政府官員,不要眼睛只盯着李嘉誠跑不跑,你自己先帶頭別跑。李嘉誠捐錢中國特區香港的科大,研究改基因生物食品醫藥項目,就是慈悲為懷地,想有一天中國人都不必向外跑。

雖然對豬肉和龍蝦的哄搶基因,再精明的生物科學家也無法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