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靠大數據打擊濫藥

司法部靠大數據打擊濫藥

美國鴉片類藥物濫用問題嚴重,司法部正以新策略——數據分析打擊,因聯邦及各州的處方紀錄和醫療收費資料可提供診所胡亂處方有關藥物的端倪。

當局2015年首次在德州侯斯頓試用新方法,今年初起在鴉片類藥物濫用個案較多的阿帕拉契地區實行,短短數月已起訴了數十名醫生、護士、藥劑師等,有司法部官員指三分二被告的身份經數據分析鎖定。司法部指四分一被告有望認罪,數周內再起訴其他涉案者。

鎖定目標再派卧底

其實,司法部的詐騙調查部門已用數據分析處理醫療保健訴訟數年,他們以往透過以老人為對象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以窮人為對象的「醫療補助」(Medicaid)的賬單資料來證明被告詐騙,但以資料打擊鴉片類藥物濫用問題卻前所未見。當局派數據科學家和負責醫療保健詐騙案的資深檢控官,揀選並審查Medicare、Medicaid、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各州藥房資料庫的資料後,再以傳統方法如卧底實測、搜查、與線人合作為案件找到足夠的提告證據。

有別於街頭毒品,鴉片類藥物由大藥廠製造並多數經醫療保健制度分發,因此可用政府已有醫療數據鎖定緝拿對象,司法部官員指新策略迅速加強了政府打擊肯塔基、阿拉巴馬、俄亥俄、田納西、西維珍尼亞等州的鴉片類藥物胡亂處方問題。然而,策略只能打擊處方者,未能全面針對整個問題的其他持份者如藥廠。
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