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貿易戰至今,相繼發起關稅戰、科技戰,但在金融戰方面則較少着墨,目前最重手招數為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實際上由2018年制裁俄鋁(486)案例可見,美國可隨時在金融上封殺其他國家公司,而中國由於在國際金融市場話事權較低,一旦面對類似同樣封殺,幾乎毫無還擊之力。
特朗普上周末在沒有諮詢情況下,突然提出要將進口中國商品關稅加到最多30%,又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招數之辣大出市場預料。目前法律上,特朗普可毋須經過國會,就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像對付伊朗一樣對待中國,並下令實施制裁,並凍結資產。
中國官方《環球時報》英文版在去年6月曾發文,指中國可打壓30隻道指成份股,文章列出多間道指成份股公司名稱,包括飛機製造商波音、重型設備公司卡特彼勒(Caterpillar)、蘋果公司等,指其在華有龐大業務。中國要針對這些公司,只能通過打壓其在華業務,影響非常間接。與此相比,中國有大量公司在美國上市,中資銀行又需參與美元結算的國際清算業務,美國可以直接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