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個月的反送中運動,以學生為主的「連登仔女」藉由討論區和Telegram等平台擔當領頭角色,表現搶眼;各國亦重視年輕網族力量,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由中小學發掘人才,高中入局實習解碼和諜戰技術,備戰未來的資訊和虛擬戰爭。
18歲的薩默(Summer)度過了不一樣的高中畢業年,同學課餘在零售店打工,薩默則跟隨姐姐的路,經校內招募獲選成為馬里蘭州國安局150多名實習生之一;同齡的布里安娜(Brianna)則從政府情報部門求職網應徵,兩個女生都是初次踏足網絡情報世界。
根據國安局數字,每年收到約9,000份實習申請,初輪剩下的1,000人,僅280人獲面試機會,再從中挑選七成實習,栽培成三萬至四萬國安局員工一分子,確保有新血應付各國網絡威脅,諸如中東反恐、中國知識侵權問題、干預大選的俄羅斯勢力,以及北韓的網絡攻擊。
掌握機密成吸引點
問到招聘條件,招募員考特妮說:「我們主要找尋理科工數人才,如富有相關經驗、做過某些項目或是機械學會成員。」招募條件會隨局勢轉變,「視乎世界和國防當下需要甚麼」。實習工作包括研發和測試產品,寫程式、解碼以至外語繙譯等,其間有年薪,任期一路延續到大學,畢業後保證可轉全職,等於穩握鐵飯碗。
而對進取的西蒙(Simon)而言,實習最吸引是獲得「最高安全權限」,接觸國家最敏感的機密和情報,亦是局方抗衡矽谷銀彈的搶人絕招。要取得權限,先要通過聯邦調查局「查身家」和心理測試,布里安娜記得「填了很多表格和資料」;在西蒙眼中,那是職場門檻的金鎖匙:「局方信任年輕高中生真好,很多人可藉此推進未來事業。」
爭才另一招是委以重任,年紀輕輕就接觸到國家機密,布里安娜說:「最初只覺匪夷所思,但加入後他們真的很信任你;我知道自己在幫人,保護人民和資訊安全,做必須有人做的事情。」這招對薩默亦很有用:「矽谷薪水是很不錯,但我12、13歲起的人生目標就是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這裏已能給我這樣的感覺。」
新一代習慣上網分享大小事,故三人唯一不習慣是要守國安保密制,跟同學少了話題,還被取笑是竊聽對話的「間諜」;就連當初鼓勵薩默報名的父母,也不能知道其工作日常:「回家其實很想跟他們說:『今天我做過這樣那樣的事』。」
考特妮坦言年輕人心思常變,留人比招人難,趁早招攬是放長線:「我們放眼未來,讓他們在此可感受一下日常工作的使命感。」除了實習計劃,國安局還與大學合辦課程選人,又為初中和小學生辦程式夏令營,學界解碼比賽亦很受歡迎,今年330校共有2,600人參加;宣傳方面,局方2010年製作卡通《Cryptokids》,現今又善用社交網,無孔不入讓新生代認識情報工作。薩默、布里安娜和西蒙將展開大學生涯,還未確定將來想做甚麼,但至少這幾年都打算留在國安局,薩默說:「希望快點抓到壞人。」
美國政府行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