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運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計算投資組合預期回報率和風險,主要是運用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預期回報率的計算比較簡單,任何投資組合的預期回報率是所有個別股票的預期回報率之加權平均值(weighted average)。然而,計算組合標準差則相對複雜,並非單純的加權平均值,尤其當中涉及到相關系數矩陣(correlation matrix)的數學運算。由於篇幅所限,筆者並不希望在此詳述當中的數學原理,只希望簡單描述它的客觀效果。

組合助減波動性

對於組合風險,只要股票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少於1,則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必然是少於所有個別股票的標準差之加權平均值。換句話說必然會有抵銷波動性的正面效應,股票之間的相關系數越低,效應越明顯。由此可以解釋為何以上四個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通常高於任何一隻構成組合的個別股票,這就是因為它們彼此之間有低於1的相關系數,使得部份的波動性彼此間相互抵銷。

舉個例子,當市場氣氛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騰訊(700)和舜宇(2382)等股票可能同時承受巨大沽壓,但此時的公用股例如中電(002)卻可能因為避險需求而被追捧而逆市上升。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同時有這兩種股票,有相當一部份波動性互相抵銷,因此降低了投資組合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