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微型金融產品的誕生與死亡 - 楊靜

一個微型金融產品的誕生與死亡 - 楊靜

全球最多人觀看的電子競技賽事Dota 2決賽(TI)今年在中國上海舉行,來自各國的死忠粉絲相遇在市中心能容納18000人的平治中心。這是TI的第九年,也是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年,誰也沒想到,每日媒體討論的熱點並不只是賽事本身,還有票務。

在大陸售票業務需要專門的公司承擔。TI的主辦方Valve公司和大麥票務合作,後者是中國最大的網絡票務公司。門票公開發售的第一天,大麥就驕傲宣布500一張的門票在一分鐘內售罄,甚至2000一張的決賽票三十秒不到就被一掃而空。大家起初以為這完全是由遊戲本身的魅力所致,但很快網絡上出現了大量二手票販,門票被炒到兩倍甚至更多。

比賽首日,平治中心附近的地鐵站已經埋伏了三十多個黃牛。一有人走向賽場,他們就光明正大上前兜售當日門票。視乎你的討價還價能力,很可能你會花費兩千塊買到原價五百的門票。但這只是票務大戰的冰山一角。由於這次賽程有三支中國俱樂部入圍,後幾日的票價一直起起伏伏,尤其是決賽票。一旦中國俱樂部表現順利,票價就一路上漲。當星期三的一場德比結束,中國俱樂部LGD鎖定決賽名額之後,當晚甚至出現兩萬人民幣的高潮。有一群從澳洲來上海的朋友手上有六七套全程票,他們當即決定賣掉決賽票,這意味着他們不但沒有花一分錢看比賽、坐飛機、住酒店,甚至還小賺了一筆。

電子競技和大眾傳媒廣泛報導了這件事情,上海警察開始行動,捉捕黃牛。下一日,賽場周圍一乾二淨,但在地鐵站裏、在網絡上,還是有不少黃牛試探性地尋找客戶。而此時的投機買賣已經不止於黃牛票販,很多普通玩家也被如此高價吸引,加入豪賭。更戲劇化的是,很快幾支中國隊伍先後被擊敗,馬上票價跳樓式下降。到決賽日當天,想要出手的人只能拿到低於票面幾百的價格。網上都是哭泣的黃牛,他們一致把怒氣撒在不夠爭氣的中國隊伍身上。

這一天體育館裏人數也不是很多,人們臉上盡顯疲態,這一場博弈既在台上又在台下,人人都是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