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於2017年以「同行We Connect」為行政長官競選口號,並於競選政綱承諾「誠邀青年,並肩同行」。兩年過去,林鄭於6月18日記者會回應「反送中」大型遊行時,重提這個競選承諾,並表示惟有一起同心同行,特別是與青年同行,才能夠令香港有更多希望。然而,林鄭卻從未回應大量青年參與的反送中運動的五大訴求,對街頭抗爭的青年聲音充耳不聞,林鄭與青年,似乎是在各行各路,從未connect。
拒絕與街頭青年對話的林鄭,這兩年來,嘗試邀請青年走進政府發聲,與她同行。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林鄭表示為加強與青年人溝通而委任更多青年加入各政府委員會,及後於2018年施政報告,則表示計劃反應正面而將之常規化,日後將每年兩次進行招募。兩年以來,「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共委任了49個青年進入24個政府委員會。記者接觸過多名獲委任人士,發現這些「入建制」的青年,不是對社會重大事件無動於衷,就是縱有熱情但聲音並未見得受政府重視。
記者:趙曉彤 關冠麒 攝影:梁志永、王子俊
推動綠色殯葬 電台女主持:冀在體系爭改變
蕭希婷是第二期「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綠色殯葬及相關事宜工作小組的獲委任人士,該期計劃在2018年12月推出,她在1,409個合資格申請者中,成為20個獲委任人士之一。蕭希婷現職香港電台的環保節目主持人,於其社交媒體網頁,她一直上載反送中運動的相關消息。
對政府的施政有所質疑,但又選擇自薦成為青年委員,她表示:「既然你提供了平台給年輕人發聲,我心裏有很多話想說,我平日講,你不聽或你不願意去聽,我就遷就你的遊戲規則去玩。你的遊戲規則是提供了一個平台想與年輕人對話嘛,我就用盡我的方法去爭取一個議席,我進來,坐在你那裏和你傾。」
提出改善建議最後獲選
今年年初,蕭希婷和另外四個同事看見自薦計劃的宣傳,大家因為符合政府對「青年」的18至35歲的定義,就說要一起參加,但後來只有她和另一同事報名,她的同事有面試機會但落敗收場,只有她入選。填寫申請表時,她同時要錄一段三分鐘的錄音來介紹自己。約在遞交表格後兩至三個月,她收到第一次面試通知,面對三位評判,一組十至十二個「考生」的面試時間合共半小時,各人都收到同一張題目紙,當評判按鐘表示面試開始,「考生」便開始小組討論,每人大概有兩至三分鐘發言時間。第一次面試,題目是「香港綠色殯葬的地點提議」。此後還有一個形式完全相同的第二次面試,題目是「如何評價香港現在的綠色殯葬工作,以及有何突破空間」。
「要改變就要加入他們」
蕭希婷表示,其他面試者,部份是大學生,部份是從事殯儀行業的人,總之是行內或行外人也有。面試者約八成大讚政府的綠色殯葬工作做得很好,而她是其餘兩成提出改善建議的人,最後獲選,她大感意外。兩次面試後,她收到電話與電郵確認她的委員資格。對方表示,最快在暑假會有第一次會議,而全年約有三至四次大會。八月初,她第一次收到通知,於八月尾,委員將會一起出海參與一次海葬考察。
訪問時,她的委員工作尚未正式開始,但對這個公職,她有一定期望,「我覺得要改變一件事,其中一個方法是要加入成為他們的一分子。」她認為,透過這期自薦計劃,在十個不同範疇的委員會各自吸納了兩個青年,其實已在不同範疇多了一些新的聲音,是一個政治的改變。但同時,她認為「政治」這兩個字所包含的意思太多,她的焦點是在綠色殯葬,「我現在的角色,我問自己的問題很單純,只會在綠色殯葬及相關事宜去做一些推動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