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人物】Zoe Siu繩結作品可以去到幾遠

【add人物】Zoe Siu繩結作品
可以去到幾遠

對於繩結,令人立即聯想起的,是一些傳統的吉祥寓意,34歲本地設計師Zoe Siu就打破大家對繩結的既定形象,她的飾品品牌ZO-EE糅合不同繩結工藝,再融入各式各樣的創意、概念、物料,由頸鏈、耳環、飾物、手袋,以至巨型裝置設計,七年來織出大小的繩結,她說:「我一路設計就發現,繩結其實有無限可能性。」
撰文:陳蔚渝
攝影:郭賢興

成為繩結設計師前,Zoe Siu曾在國際品牌擔任牛仔褲設計師,但一邊工作慢慢發覺與學校所學的有很大落差,任何工作過程都是電腦化,加上之後去到印度、土耳其、斯里蘭卡等地的廠房與工人接觸時,發現某程度也是在勞役他們,「佢哋朝九晚九,工作瞓覺都喺同一個地方,令我開始思考自己工作嘅意義。」Zoe開始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後來在參加一個國際時裝比賽找尋靈感時,無意翻到一本關於攀山繩結的書,從此便與繩結結下不解緣,更為自己解開了「死結」,「我發現唔需要好貴重嘅工具,就可以做到千變萬化,所以將繩結細節放喺比賽設計,雖然輸咗比賽,但贏咗一個創作經歷。」

設計師Zoe Siu以繩結為設計,打造出獨立品牌ZO-EE。

Zoe這件編織品靈感來自當年一張敘利亞男童伏屍土耳其沙灘的相片。

Zoe經常融入新概念和物料,完全打破大家對繩結的既定形象。

學懂中西日式

對繩結很多人的印象,都只有傳統的中式繩結,Zoe由最初自學中式繩結,再學編織西式求生繩結,繼而留意到日本人會利用繩結編織器皿,甚至用於不同包裝之上,發現繩結其實可以有千變萬化的模樣,所以她嘗試融入不同物料,變化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設計,「我唔係想做繩結達人,學識打過萬嘅繩結,而係希望利用摩登、貼近現代嘅方式嚟呈現繩結工藝,例如四、五年前曾經嘗試用3D printing將繩結放大五至十倍,用好粗嘅淨色繩,再用鮮色幼繩包裝,盡量想用唔同樣貌去呈現,大家平日通常都係見到紅色、金色繩結, 所以佢哋見到就會覺得有趣。」

Zoe又試過推出陶瓷系列,更特別花上一年時間去學習陶瓷,「我打完一個繩結之後浸泥漿,大概浸半日再燒陶瓷,就會變成繩結嘅樣,但燒嘅過程中十個可能只有三個會成功,其實喺錯誤之中都可以有新嘅創作,過程都係一種學習,遇到錯敗係咪應該堅持呢?」

Zoe眼中的無限可能,讓她創作出家品,未來亦會朝這方面進發。

隨身的小飾物已成Zoe駕輕就熟的作品。

今年將繩結融入設計,推出首個手袋系列。

闖歐洲試實力

創意世界無限大,Zoe也不想局限自己,今年計劃向家具發展,「𠵱家流行跨媒體,職業都冇一個既定,當然我可以一直做飾物設計,但自己都想學更加多嘢,想涉獵唔同類型設計,上年我做咗第一張凳,開始有人知我想做家具,所以都開始有相關嘅人士邀請我,嚟緊會同英國設計師crossover,今年BODW(Business of Design Week)同明年米蘭設計周,可能都會有一系列嘅作品。」Zoe最後分享,利用繩結走了七年的設計路實在不容易,而最難的是堅持。

Zoe早前以秘魯(奇譜)繩結,打造出高達12米的巨型裝置,共用上超過四百米長的繩編織而成。

經常參加展覽和比賽的Zoe,今年就參加了在希臘舉行的Athens Jewellery Week。

為了提醒自己的初心而創作出「吊頸都要抖抖氣」系列。

巨型裝置目標

經常大膽試驗新物料,Zoe又會參加不同比賽和展覽,更為自己定下不同目標,她慢慢由細細件飾物,發展到大大件裝置,「後來我發現設計唔應該局限放喺身體上面,所以開始諗點樣將textile設計、裝置,同空間拉上關係,想做更加大型嘅設計。最初我訂咗一個目標,就係無論有冇人睇,都要做一幅嘢畀自己。」在這方面花了一年時間,Zoe把完成品放在社交平台,之後慢慢開始有客戶接觸,令她由最初的本地品牌小店,發展到為商場做裝置設計。

Zoe之前特別花上一年時間去學習陶瓷融合繩結,過程中的失敗卻激發更多創意。

Zoe最近為K11商場設計了一個高達12米的巨型秘魯(奇譜)繩結裝置,「我腦海一直都想嘗試秘魯繩結,咁啱呢個概念,同佢哋嘅主題『Fashion Decode』好脗合。」繩結裝置貫穿了整個商場,利用超過四百米長的繩去完成,是Zoe設計生涯中,暫時最巨型的作品,「我搵咗一班90年代從事製衣業嘅人合作,大概用咗十日,最難係點樣將裝置分拆再重組入商場。呢個裝置同秘魯繩結有關,令大家知道秘魯人點樣用繩結工藝做記錄。」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