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後遺症】
內地非洲豬瘟爆發逾一年,各地大批疫豬遭處理,累生豬價格近一個月飆升逾三成,民生大受影響。今年4月起,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有29個為應對豬肉價大幅上漲,開始向弱勢社群發購肉補貼,累計已向8,000多萬人發放2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2.1億港元)。福建廈門市和莆田市近日相繼推出「憑身份證限購平價豬肉」措施。浙江、廣東、江西等省也發通知,通過政策保障豬肉供應、穩定豬肉市場價格,揚言要打響「肉價保衞戰」。
據中國養豬網豬價系統監測,全國外來雜交品種生豬昨日均價為每公斤25.25元,價格較前天上漲0.27元,較7月24日19.25元更上漲了31.2%。內媒報道,各地政府已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說:「價格臨時補貼實行『按月測算、按月發放』,隨時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等重要數據調整,當CPI單月同比漲幅達3%、或CPI中食品類價格指數單月同比漲幅達6%,繼續按月啟動聯動機制,及時按規定資金渠道、補貼標準和保障對象發放價格補貼。」
政府每公斤補貼4元
報道指,四川德陽市今年4月最先啟動補貼機制,隨後全國多地政府跟隨。據不完全統計,湖北、安徽、四川、福建等29省均下發補貼。按人均每天兩両肉測算,精瘦肉價格上漲10%,每人每月可能增加支出10元左右,按機制發放的補貼,能夠保障領取最低生活保障或失業保險金的居民、優撫對象(退役軍人)等弱勢社群,基本生活不受大影響。
福建廈門市政府早前宣佈,市民8月1日起可在全市96家主要設於大型超市內的農副產品平價商店,購買獲政府差價補貼、低於市場價5%的豬肉類農產品,包括帶皮腿肉、肋條肉、中排骨、精瘦肉,每人每次限購5市斤(2,500克)。莆田市政府日前下令全市各縣區啟動「農副產品平價商店運行機制」,市民可於8月19日至9月8日期間於指定商店購買平價豬肉,具體結束時間視食品價格走勢而定。其中,莆田荔城區已宣佈在9月6日於兩家超市內平價商店銷售平價豬肉,居民憑身份證每人限購合計2公斤,政府每公斤補貼4元。
另外,多個地方政府也從供應入手平抑豬肉價格。浙江省級財政對規模養殖場今年下半年從本省種豬場引進的種豬,每頭給予500元臨時補貼。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3日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宗,撲殺生豬116萬餘頭。7月存欄數據顯示,400個監測縣能繁殖母豬和生豬存欄較上月分別下降8.9%和9.4%,較去年同期更急降分別31.9%和32.2%,存欄量均處於歷史最低點。
北京《華夏時報》/福建《海西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