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就係香港 - 鄧達智

Being就係香港 - 鄧達智

聽聞龍景昌離開《明週》之後,創立一本雜誌/書;敬佩今時今日紙媒兵臨城下,仍然有心人心口貼個「勇」字上陣,背後團隊奉上的心與力無可估量。

只聞樓梯響,遲遲未見書出山,卻在Facebook看到《就係香港Being Hong Kong》專頁,內容豐富,搜羅圖片、老照片尤其稀有、精彩。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龍的雜誌/書,就係《就係香港》。

為籌備六月專刊其中一個主題「青山公路,新界百年」,數個月前來敲門,訪問自小熟稔該段路程青山公路旁成長的昨天小孩;記/編翁時樂、主編龍景昌、策劃人之一又一山人取態謹慎,來訪幾次,上山下海沿途邊拍照取景,邊在地實景交談,某程度上予我機會重拾來時路、往昔人、物、事紛紛呈現眼前……

來往元朗與佐敦道16號巴士,在那些交通不便、電話未普遍的年代成為一道非常重要,城鄉之間不單止交通、而是人們及信息交往的重要橋樑。這是我至深切的青山公路印象,祖父及父親各有自己的車子,總不及雖然單層,坐在高高在車上面貼窗口,一定選右邊,兩小時車程安安靜靜望着窗外農田連片,陣山陣海,迷人風景一程又一程。

首片海面是今日已發展成屯門巿廣場、青山灣的一角,唯一記認;母校何福堂書院,當年望海及對面大嶼山北岸,而今盡眼皆高樓大廈,學校對面的別墅「柳園」也已拆毀等候建樓發展;那是60年代陳寶珠、蕭芳芳鞏固星光前途的經典電影「彩色青春」重要片段的拍攝現場。

海邊蓋建青山灣商貿區隨後,對象漁民為主,木蓋商鋪接連,海面有小島名叫老鼠洲,聽聞漁戶幼兒早逝,無錢風光大葬,以草蓆或破布塊包起扔棄島上,如今島鏟平、海已填,就是今天「三聖邨」。(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