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情侶愛情長跑11年,決定拉埋天窗,去年底見中美貿易戰令本港樓市短暫下跌,即刻出動睇樓,原本睇中葵涌葵芳閣一個415方呎單位,叫價500萬元,以為再跌無買,殊不知局勢改變,業主反價550萬元。未婚妻擔心追不到價,曾作最壞打算買元朗偏僻村屋,甚至放棄置業,與家人同住。碰巧睇到荃灣愉景新城一個兩房單位,男友蕭先生話:「呢度呎價講緊1.3萬元……其他嗰啲呎價已升到覺得唔抵……」單位叫價645萬元,由於樓價超出600萬元需付四成首期,超出預算,最終親人資助,成功建立愛巢。
追不上樓價升幅
從事會計的蕭先生和女友大學畢業後開聯名戶口,蕭先生笑着舉手說:「係我提出!我哋唔想一年去幾次旅行,嗰刻好開心,但之後好辛苦」,一起將收入約六成儲蓄,由當初兩人合共每月儲1萬至1.5萬元,後來隨住加人工,每月儲蓄增至逾3萬元,逾八年儲約140萬元。
蕭先生稱,去年計劃結婚,碰巧樓價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而下跌,打算買樓上車,家人住荃灣,原預算約500萬元的單位,儲蓄夠支付首期連雜費,看了葵涌葵芳閣一個兩房戶,「去年12月叫價500萬元,今年2月已叫到550萬元,但500萬嗰陣無買,因為嗰時仲貿易戰,諗住經濟應該會差,樓價會再平啲。點知貿易戰一無事,樓價開始飆。」單位原本叫價550萬元,業主反價至570萬元,「覺得個價唔抵,本身葵芳閣都好舊,隔籬幢公屋仲新過佢。」準蕭太說:「其實好驚,最初睇葵芳閣叫價400萬尾,只是一、兩個月就升咗幾十萬,好黐線!即係一個月升30萬。跟住封盤,好失望,好驚買唔到,因為當時講緊一個月升幾十萬……最壞嘅打算係同屋企人一齊住,又有諗過好似同事咁,住元朗好偏僻嘅村屋,升價唔會升太多,跌又唔會跌太低,但真係好遠,夜晚11點後又無車咁樣,佢300零萬,到𠵱家都是升咗幾十萬。」
最終蕭先生不考慮偏僻村屋,今年2月睇愉景新城一個兩房單位,實用493方呎,惟叫價645萬元,「睇過荃錦中心、青衣翠怡花園,最初諗住500萬,但嗰啲已經一級一級升上去,嗰啲30年樓齡,呢度(愉景新城)約20年,除返呎價1.3萬,相對抵啲。其實呢個單位最初叫價620萬元,市況開始好,升到645萬。」
他坦言這口價超出預算,因為逾600萬元的住宅物業按揭成數最多借六成,首期不足惟有做「父幹族」,「我哋儲咗140萬元,就搵屋企人幫手,幫到就幫,幫唔到就搵返600萬元以下,可能遠少少屯門區。」鏡頭背後的蕭爸爸一臉慈祥,最終他幫兒支付多出兩成首期,他就對記者說可以幫兒子一炮過買入單位,但兒子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