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觀塘大遊行其中一個主題是反對燈柱監控系統,觀塘和九龍灣是政府新安裝多功能智慧燈柱的重點地區。市民質疑燈柱有人面辨識功能,會變成監控人民的工具。昨最少五支智慧燈柱被示威者破壞甚至被推倒。
昨遊行隊伍抵達終點零碳天地後,部份示威者轉到常悅道,並包圍行人路上的智慧燈柱。有人用螺絲批拆開燈柱電箱,將電線剪斷,並取出內部零件,包括一個標示為「BLE Locator」的USB裝置和一個插有SD卡的零件等。
疑與人臉辨識有關
及後又有人以電鋸破壞燈柱底部,並繫上繩索,多人合力將最少一支燈柱拉倒,有示威者向柱身噴漆及貼上「抵抗極權無罪」標語。昨最少有五支智慧燈柱被示威者破壞。警方昨午發出公告,指部份暴力示威者蓄意破壞位於觀塘常悅道的燈柱,刑事漽壞政府公物,罔顧市民及道路使用者安全。
根據政府資料,常悅道合共安裝24支智慧燈柱。網民從現場拍得的照片分析,發現燈柱內大量零件均產自中國,而BLE Locator的廠商「TickTack Technology」更懷疑與「上海三思路燈」公司有關,上海三思路燈負責不少內地智慧燈柱及公安監控室屏幕項目。環球全域電訊(HGC)曾在今年5月推出三大智能方案,當中包括和TickTack Technology合作參與的第一期智慧燈柱計劃,以及人臉辨識服務。
智慧燈柱計劃出自林鄭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計劃會在三年內在市區多處安裝400支新型燈柱,預計耗資約2.72億元,即平均每支成本68萬元。首階段試驗計劃已在今年內完成,分別在觀塘常悅道、九龍城承啟道和觀塘市建局重建項目合共安裝52支智慧燈署。
根據政府資料,這些燈柱安裝了各種感應器,收集多種城市數據,包括交通、氣象、空氣質素等。政府早前多次重申,燈柱無人臉識別功能,其無線射頻識別(RFID)裝置亦不能偵測或讀取身份證資料,又指部份功能會待社會有共識才啟動,包括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和收集車牌號碼的全景攝影機,以及藍牙交通探測器等。
地政總署回應稱,受破壞的智慧燈柱不會收集使用者位置資料,亦沒設定任何資料搜集或回傳功能。
政府發言人回應指已多番澄清,指出智慧燈柱不涉人臉識別功能,也沒侵犯個人私隱,只用作收集交通及空氣質素等城市數據,透過開放數據,配合5G來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然而示威者罔顧事實,大肆破壞多支燈柱,實屬不可理喻。
■記者關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