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珊瑚首人工繁殖成功

瀕危珊瑚首人工繁殖成功

科學家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首次成功在人工水族環境中,引導一種瀕危的大西洋品種珊瑚繁殖,相信有助未來重建大西洋正在消失的珊瑚礁。

佛羅里達水族館2017年引入英國霍尼曼博物館一項曾成功培育18種太平洋珊瑚的技術,小心地調節水溫模仿不同季節,再以特殊燈光模仿日出日落和月亮周期,創造出珊瑚長達一整年的繁殖周期環境,最終成功誘導一種大西洋珊瑚排精產卵。

擁新基因 生命力較強

水族館珊瑚科學家奧尼爾表示,這項技術有助未來培育不同品種的珊瑚,而新繁殖的珊瑚擁有新的基因,更能對抗珊瑚礁現時面對的惡劣環境,生命力較強。

珊瑚礁是古老生態系統,除了是超過四萬種海洋生物覓食、產卵和棲息的場所,還能保護海岸線。但珊瑚對氣候變化極度敏感,多年來受全球增溫威脅,正加速白化和死亡。科學家更在2014年發現一種名為「石珊瑚組織流失病」的珊瑚病,一直在佛羅里達州附近的海域散播。大西洋珊瑚柱為其中一種特別容易感染的品種,相信已絕種。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