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監警會早前成立專責委員會,希望調查警察在處理反修例示威中有否行為失當。監警會昨宣佈決定「請外援」,成立由五名海外專家組成的國際專家小組,為反送中運動的警民衝突事件做研究並提供改善建議。監警會主席梁定邦指,研究會分階段進行,預料半年內可就截至7月2日情況完成報告,但強調「小組絕對冇調查權力」,表明不查個別警員的操守及責任問題。
反送中接456宗投訴
梁定邦指出,五名專家是來自英國、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的學者及監察機構專家,小組會參與專責委員會中就警方行為作出評估和建議的部份,約10天內會公佈成員名單,至於釐清事實則不屬國際專家小組職權範圍。梁強調,礙於法例未有賦予監警會調查權力,研究只能宏觀處理警方於公眾活動的管理工作,絕非調查及追究個人責任。
截至前日,監警會收到逾1,300份有關反送中運動警民衝突的資料,包括逾1,100小時的影片。同時,接獲由涉事人提出的「須匯報」及第三方作出的「須知會」投訴個案,分別有183及273宗,涉及共601項指控。監警會秘書長俞官興指出,須匯報投訴個案中,有53宗涉7.21元朗站事件;另有26及22宗,分別涉6.12及6.9於立法會一帶警民衝突。有關疏忽職守的投訴,大多涉及999熱線無法接通,及警員拒絕出示委任證等;而行為不當投訴,則包括不當使用及使用過期催淚彈,制服示威者後將其頭部按在地上等。
警員近期處理衝突時,多次被發現未有出示委任證,制服亦未有警員編號識別。梁定邦表示,6月19日已就速龍小隊制服未有顯示編號問題去信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根據警方回覆,速龍小隊的編號列於帽的後方,但他形容字體「好細粒」,情況未如理想。他強調,警察通例列明,達到某些官階的警員必須佩戴編號或官階識別,目的是要問責,讓公眾能夠辨識警員身份是重要原則。盧偉聰亦曾向他表示,希望以「代號」取代警員號碼以減少「起底」機會,但對方並無解釋做法,監警會將再去信跟進。
對於北區醫院虐打案,監警會副秘書長梅達明稱會向警方索取資料,了解投訴警察課處理投訴過程有否不恰當,以跟進改善。至於8.11衝突當日,54名被送往新屋嶺拘留中心的被捕者中多達六成人要送院,梅指目前仍需要了解個案,要掌握涉事人傷勢是否與警方使用武力有關,「咁多人受傷亦都反映使用武力恰唔恰當問題」。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