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運動創傷流行病學的重要性

運動隊醫隨想:運動創傷流行病學的重要性

筆者最近在加拿大參加了一個國際性運動醫學會議,會議中有一個特別的環節,是由不同國家地區代表就各自運動創傷流行病學的研究發表報告,讓大家理解不同類型運動的受傷原理、部位和特性。明顯地,能夠掌握以上的知識對於運動醫學的醫生在診斷和治療運動創傷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那麼究竟哪一類運動會比較容易引致嚴重的運動創傷呢?在亞洲、歐洲、以至南美洲的運動創傷流行病學研究中都發現,足球依然是最常引致運動創傷的「罪魁禍首」,但在北美洲籃球和欖球就排在首兩位。而在個別地區如瑞士和加拿大,因滑雪而引致運動創傷的個案亦非常多。可見運動創傷流行病學得出的數據能夠反映當地的體育文化和特性。

另外,究竟身體哪一個部位最容易於運動中受傷呢?不同的運動項目固然對身體不同的部位會構成不同受傷的風險,但整體來說最容易受傷的是下肢,如膝關節或踝關節。當中亦以踝關節的韌帶受傷,俗稱腳踭拗柴,膝關節韌帶受傷,如內側副韌帶、前十字韌帶,以及大腿後側膕繩肌拉傷較為常見而嚴重。

不同國家的地區研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患上膝關節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個案有年輕化的趨勢,而當中女性受傷的比例亦嚴重增加。故此我們能夠理解運動創傷流行病學不單對於運動醫學從業員來說是重要的知識,對運動員、教練、以及運動行政人員都不容忽視。因為這些數據可以有助他們去制訂策略、有效地運用資源和預防運動員的受傷。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恆教授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