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也想不到,他那句「be water」竟在今天的香港流行起來。
Be water是功夫哲學,也是做人哲學。哲學只提供方法,好人壞人都可以用,所以好人壞人都可以be water。水看似無形,卻又可以變成任何形狀,只看裝在什麼容器裏,人也是這樣,要是可以上善若水,那固然極好,但有的人,就是一肚子壞水。
水有江水河水湖水海水,山上有泉水,地下有井水,海鹹河淡,性格也不盡相同,有的寧靜致遠,有的洶湧澎湃,有的動靜皆宜,有的變化莫測,像神經病。所以,人雖然嚮往be water的哲理,但因為「容器」有別,水種不同,做出事情來,結果也會大相逕庭。有人寬宏如大海,有人精緻像涓流,有人頑固成一潭死水。
水可以很軟很柔,也可以翻騰咆哮,一瀉千里,既可載舟,亦可覆舟。若是結成冰,也可作堅利的武器,可殺人,殺了人之後冰溶水乾,連兇器都找不到。若潑進沙裏,也會快閃之後,無影無蹤。想be water的人,若真如此熟水性,可成能人,或成可怕的能人。《道德經》說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一種美好的境界,但現實中卻是很多爭得頭破血流的猛獸洪水。可見在人世間,「水」的屬性也由be water的人賦予。只是你再如何be water,最後都會死,但water不會死,它在地上乾了,水氣蒸發上天,成雲覆雨,周而復始,灑向人間。
李小龍是個哲人,哲人就是這樣,發明了一種學說,就叉起手來,看你們怎麼解讀怎麼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