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自貿區准外資自由進出

滬自貿區准外資自由進出

【本報訊】中美關係持續緊張,本港社會矛盾亦不斷升級,繼日前中央支持深圳建設為先行示範區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昨又再公佈管理辦法,容許企業境外資金流入後可自由進出及資本自由兌換等措施,詳情下周公佈,外界揣測連串行動有威嚇取代香港之嫌。

不過,多位宏觀分析師及學者認為,滬自貿區過去在推進資金跨境流通不算活躍,相信當局加大金融跨境試點,是配合中美談判市場開放的部署,並非突然可出台邊緣化香港的措施,加大金融業開放亦對香港作為人民離岸中心有互補之利。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部主管劉潔表示,內地大方向是因應要求開放市場又符合本身發展,金融服務與經濟發展扣扣相連,但貿易戰出現加快了開放速度;無論是大灣區延伸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或當年推出至今作用比較細的滬自貿區,都反映內地各城市爭取做金融開放試點的趨勢;新片區是較自貿區幅員更大浦東東南面領域,年初已聽聞中央有相關部署,她不相信外界揣測是邊緣化香港訊號,因如此高規格措施必然籌備需時,此舉亦非取替香港離岸中心位置,反而造大市場有利本港。

東亞銀行(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亦稱,香港具備法治及人才優勢,國際金融中心規模亦較滬深自貿易區為大,相信新措施促進相互合作多於競爭。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公佈管理辦法,為資金流向鬆綁。中新社

學者:港仍擁優勢

美國克林信大學副教授徐家健則指,內地一直想開放更多國際性航運貿易及金融試點,避免單邊聚焦的風險,惟於此時勢公佈難免令人聯想,但即使多了試點後,攤薄本港佔比亦屬市場必然發展,本港仍具獨特優勢毋須過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