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十項全能突轉項

玩十項全能突轉項

他的故事要從15歲的懵懂歲月談起,有天其教練王緒威深夜致電他,表示總會邀請他代表港隊出戰城市田徑賽的撐桿跳項目,「我平時係唔會有呢種機會,咁冇話要代表香港做咩成績,有比賽就去玩。」撐桿跳素來在港甚為冷門,教練少,青年運動員鮮有接觸,連學界也不設此項,碰巧張培賢曾參加十項全能,留下撐桿跳成績,蜀中無大將下硬着頭皮步上賽場,「當時唔係專項練撐桿跳,咩都練吓咁,只係耐唔耐先玩撐桿跳,技術上唔係咁好。」初披港隊戰衣,戰戰兢兢,以為即使未能揚威主場,也不致失禮人前,豈料才剛熱身,轉頭已血濺當場,黯然退賽,張培賢尷尬憶述,「我熱身時整親,撞到個架流晒血,因為正常跳就係正面跳,但我跳嘅時候側埋咗,結果比賽都未比就走咗去急救。」10年過去,他記得外隊運動員靈巧的動作、記得自己鈍拙掛彩、也記得盛夏中落寞的身影,當時他暗自許諾,「如果要代表香港就唔可以咁渣。」

從15歲到26歲,10年以來香港短跑、跳遠、跨欄等項目人才輩出,同齡運動員早亮相國際大賽,偏偏張培賢卻一直不見出頭。初中時他本練跑步,但自知不是當氣袋材料,「我以前玩長跑為主,但好渣,咁啱嗰年學校轉咗教練,佢比較推崇十項全能,我同另一個師兄就跟佢出去玩。」轉戰全能一身刀,表現卻浮浮沉沉,他苦感難以兼顧,「十項keep住練晒咁多項,但練習課又少,好似咩都練唔到,不如就揀一項集中練。」兜兜轉轉,十項中他終選中撐桿跳,本港以此為專項者寥寥可數,比賽來去也是十餘人,大部份對手也是兼顧全能的運動員,張培賢獨愛與高度比試,「呢項要做嘅嘢就係突破高度,目標比較明確,樂趣就係見到可以換長桿、立柱又向上突破格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