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至今投資市場仍是風起雲湧,受不斷和不同的好壞消息交叠影響,資金在投險和避險之間穿梭;跟車太貼怕有意外,愛理不理又怕錯失機會(Fear of Missing Out,FOMO),部份乾脆離場(各地股市成交量皆下跌),部份積極調配資產(棄股投債)。無論你是何種投資者,年底前一些事件和相關日子都必須要注意:
中美貿易磨擦已是「房子裏的大象 (Elephant in a room)」,美方努力的進攻換來中方沉穩地回應,未來需注意9月中美會否再次進行談判。筆者預期鬥而不破將會是主調,例如美方已延後部份3,000億美元10%的關稅至12月15日,中方亦考慮多買點美國農產品。畢竟彼此都知道,太過份的境地對自己未必有好處,但太過遷就將換來懦弱的觀感,而且對方亦不會收手;因此,點到即止的「講手」,除了知己知彼外,亦可得到全球的掌聲,更重要是不同領域的話語權,這點比「贏」對手更重要,筆者預期投資市場會忽冷忽熱地應對,但其影響力將漸漸消退。
英國脫歐是一隻「灰犀牛」,雖然與牠仍有點距離,但要知道牠衝擊時的破壞力。10月31日的死線日漸逼近,但看來英國政府仍未準備好脫歐帶來的衝擊。英鎊已跌至1.21水平,筆者認為先守在1.18,年底前見1.16,如有任何閃失,兌美元「一算」都有可能發生。
環球利率走勢是一頭「倫敦鯨」,體型龐大又殺傷力十足,一不小心便會喪命於鯨口。7月31日聯儲局宣佈了十年來首次的減息,意為「保險性」的,只是中期調整而非周期的開始。可是,環球央行已開始競爭性減息,當中歐央行有意在9月重啟購債計劃和再次減息,日央行在過強日圓下亦會干預市場,中國剛宣佈將貸款利率市場化,預期是減息的序幕。孳息曲線已失去預測衰退的功能,避險資金已無處容身,筆者提醒如市場傳出任何負面消息,如違約、企業倒閉等,那反噬將是巨大而殺傷無數。要注意8月23日是美國央行年會,看看鮑威爾等行長能否達成「放水」的共識。
共勉之。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
高級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