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本欄講「中國留學生的愛國」,有位淺藍朋友話左丁山寫得誇張,佢來電話:「中國留學生民族意識強,自小受愛國教育,故此在外地會挺身捍衛國家,拒絕辱華言行,香港學生冇國民教育,對中國缺乏認識,係淺薄啲㗎嘞!」呢位淺藍朋友其實係番書仔,讀書時未讀過中史,呢幾年先至惡補,勤讀內地編寫嘅歷史書,對歷史嘅詮釋與左丁山呢類中學文科生唔係幾同。左丁山讀私校,國文與中文老師都係南逃難民,民國大學學歷不獲港英教育司承認,要在私校教書賺取微薄薪水,但佢地對中國語文與歷史之認識,自不然深厚過1960年代港大或師範學院之畢業生,佢地在私校任教,簡直係明益入唔到官校津校嘅「水皮學生」,例如左丁山之類。
當年老師講到鴉片戰爭,割讓香港,八國聯軍,簡直聲淚俱下,但有時間講額外課題,就痛罵朱毛,所以我地嘅歷史觀唔會係馬列唯物主義嗰套。大啲嘞,讀錢穆先生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錢夫子痛斥馬列史觀抹黑中國,尤其討厭「封建制度」呢個名詞。
馬列史觀在中國今天係正統,培養出來之所謂民族情緒只係為黨服務、聽黨話、跟黨走,在民間則製造恐懼,你防我,我防你,移民留學海外,亦避不了這股歪風。信報專欄作家章可怡在信報8月15日專欄,講一位加拿大華人,有如下一段:
「來自中國的同胞,交往多是這樣開始,見面自報家門,也把對方問個明白,之後,就找出人際關係的共同因子。初識已經知己知彼了。再下去,家人子女父母都互相交代,問:房子租的買的,車子一手二手,我認識有個修車師傅很實在……再下去,會告訴你他表弟的外父是某省的副省長,有需要,可以溝通溝通,或者你家鄉的同鄉會會長他認識。又會要求私下調更,找人代簽到,使人為難。」
即是話,海外中國大陸人同自己人交往,小心翼翼,要摸清對方家底出身之後,先至敢判斷對方會否係「街坊組長」,負責打小報告之人,既然如此,有甚麼愛國集會,邊個敢唔去就自惹麻煩咯,海外中國人民族情緒就係咁解。
網上有中國作家賈平凹一段講中國人生活:「大米不好就出國買;奶粉不好就海外帶;霧霾來了就戴口罩;汽油漲價就連夜排隊加;自來水不安全就買瓶裝水喝;癌症發就拼命養生;教育不好就送孩子出國留學。總之將聰明才智全部用在苟且養生。然後輕蔑的對為了他們的權利奔走呼號的人說:這是個和諧的國家,你們不要太激進。」賈平凹有冇咁大膽講呢番話,是否別人冒名創作,有待查證,但係呢幾句話就係今天中國大陸人民的現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