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30年前波羅的海三國爭獨立

源自30年前波羅的海三國爭獨立

1989年的「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運動,是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有逾100萬人和平示威,手牽手築成675公里長的人鏈連接三國首府,表達脫離蘇聯各自獨立的訴求。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令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遭蘇聯併吞。到1989年8月23日,即條約簽訂50周年之際,三國逾100萬名民眾手牽手築成人鏈示威,被稱為「波羅的海之路」。示威後六個月,立陶宛成為首個宣告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國,之後兩國亦先後獨立;到1991年,三國獲國際承認,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為紀念30年前情景,約200部古董老爺車插上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國旗,昨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中央廣場出發展開穿越三國之旅,車隊將途經拉脫維亞首都里加,預料今日抵達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立陶宛議會議長普蘭茨凱蒂斯稱,國家如今有民主,當年民眾的夢所想已成真。
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