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要讓年輕人見到希望

金發局:要讓年輕人見到希望

【本報訊】金發局成立以來就各金融界別倡議政策,早年提出的同股不同權、革新新股結算制度等近兩年相繼落實,去年金發局完成公司化,新聘的行政總監許正宇,上任兩個多月,他盼擁有研究團隊的金發局能更貼市提出意見。連串社會事件仍未平息,政府責無旁貸,對於怎樣走出困局,許正宇認為最重要是「要畀到後生仔見到希望與機會」,回應訴求是否出路?他則引會計原則「意涵較形式重要(substance over form)」回答,4月剛獲選為民建聯中委的許正宇決斷表示,暫無計劃從政。

許正宇:暫無意從政

《經濟學人》上一期以香港作封面,形容香港是中國「生金蛋的雞」,因此有政治上議價空間。許正宇同意香港於中國眼中仍具獨特性,非如其餘600多個內地城市,一國兩制是港價值所在。香港金融業發展無法脫離內地,許正宇形容金融業有如「人體血液」、「支撐各行各業」,國際資產配置仍未有足夠投入內地市場,香港作為中介人角色有優勢,至於此時勢再推廣大灣區是否更難,許正宇僅稱「做任何嘢都難」,但體現本港的城市價值非常重要。

許正宇坦言不排除政治局面最終波及業界,但金融市場仍運作暢順,自言留意到8月5日大罷工當天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期貨交易量創新高,現階段影響並非如此之大,他盼「集各方之力,呢件事能有一個比較完美結束」,然而身為政黨中委、已故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胞弟,他直言現無意從政。

金發局公司化後仍依賴公帑營運,許正宇稱今年起金發局擁有研究團隊,能對於各項議題更快作出反應,私人財富管理是其中一個正研究題目,許正宇稱上市公司老闆對於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s)需求日增,這類「跟人」的行業亦需要傳承,他指現有交易監管對於作為專業投資者的家族辦公室有可放寬的空間,使「投資過程更簡便」,將就此發報告,並與各持分者商討。

另就股份披露權益申報流程等亦會跟進2014年報告的建議,至於早年建議重新審視回補機制、基石投資者比例設限等,他指則不在目前工作之列。

記者:余慕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