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遊蹤】山林守護員:最常見垃圾係鞋底

【浪迹遊蹤】山林守護員:最常見垃圾係鞋底

【浪迹遊蹤】
相信有不少香港人希望爬上日本第一𥧌的富士山,但你有沒有想過登山背後,有不同崗位及身份的人默默工作,守護富士山及登山者。

吉田路線的山林守護員(Fuji Ranger)隸屬於山梨縣,有七位成員。主要工作是指導登山活動、監察亂拋垃圾,以及清理路上障礙物等。他們每天會以兩人一組巡邏七合目與八合目之間,來回兩次查看登山活動。半田尚人解釋:「富士山吉田路線由五合目開始,是指定的保護區,任何在山上掉下來的樹枝、地上石頭也不可以帶走。很多行山人士誤以為樹枝是可以用作登山杖,假如我們看到也會制止。」另外有不少登山客會捉緊繩索上山,繩索只是用作路標指示山路,最正確的登山方法,是戴上手套、手腳並用爬山。

山林守護員成員半田尚人(左)有兩年年資、小森由弥年資三年。

緊急救援 背包藏流動廁所

「守護隊成員配備一個電話,假如遇到緊急需要救援情況,服務中心會立即聯絡我們,盡快前往傷者位置幫忙。」小森由𨩇解釋。每位守護隊成員有一個大背包,裏面有一些保暖衣物、急救包、巡邏用的頭盔。最意想不到是他們背包裏有一個流動廁所,吉田路線山頂下山路段,接近三小時的路程完全沒有山屋及廁所供應,萬一有急事,流動廁所尤為重要。富士山上沒有任何垃圾桶,不少登山者會遺下垃圾,因此他們巡邏時順便回收地上的垃圾,最常見竟然是登山者的鞋底。小森先生強調:「富士山是世界知名的景點,每年也有很多人前來登山朝聖,為了確保登山者的安全,我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守護富士山,另一方面也希望保護富士山環保生態與登山者共存。」

山屋第七代傳人 艱苦經營200年

富士吉田線有19間山小屋,位於七合目的「日の出館」,由石頭堆砌的小屋,看似破舊但有超過200年歷史。第七代山屋繼承人70歲的中村修,由父親接手山屋經營超過30年,山屋傳統是世襲式由長男代代相傳。「江戶時代富士山用作參拜,山小屋便提供一個住宿小休的地方,過往多年富士山也是女性禁足之地,第一位女扮男裝上山的女子高山たつ,正正入住我們這間山屋。」中村修細說山小屋的歷史,牆身掛上她的壁畫。

「我希望把山屋保留原始狀態,戰後只翻新一次,由昭和時期至今50年歷史也沒有改動,父母把山屋流傳下來,在沒有損壞的情況下,希望保留現狀。」吉田路線的山屋為了滿足日益不斷的遊客,隔幾年就會翻新一次,例如增加暖氣或電子貨幣等。日の出館則相反,只接受電話預約入住,因此本地人留宿較多。不過山屋位於七合目,距離山頂有五至六小時的路程,大部份行山客只會在日間時候路經山屋,有時入住的人數比職員更少。老闆慨嘆:「縱然經營山屋有多麼困難,保護山小屋也是我的責任,希望幫助所有登山者,提供住宿休息的地方。」

位於七合目的救護所有超過80年歷史,最初由千葉大學的學生設立,原本是位於富士山旁的山中湖的一間療屋。當年療屋附近一個無醫生的村落,村民得知有醫生在附近療屋集訓,於是每年夏天就前往看病,慢慢變成了義診服務。直到1982年正式在七合目位置興建了這間山小屋服務至今,所以當值的醫生也是千葉大學的舊生。

救護站醫生以輪換制方式工作,三日兩夜入住救護所,24小時提供緊急的救護服務。丹羽佑輔解釋自己喜歡登山滑雪等戶外活動,由師兄介紹自2010年起來到山小屋,當上義務醫生的工作。剛好今年只需要輪換一次,訪問後一天便下山。他是國家災難醫療救護(DMAT)的成員之一,專門在沒有太多醫療設備下進行救援工作,性質與富士山災害救援工作相似,例如包紮及處理高山症等等。

日の出館第七代傳人中村修(左一)和員工。

山屋內有不同神像,古時讓登山者參拜。

熱水煲有200年歷史,古人參拜留下的奉獻。

救護站設有氧氣裝置,紓緩登山客高山反應。

救護站醫生丹羽佑輔。

山屋有些插畫由員工親手繪畫。

老闆中村修閒時化身攝影師,亦會製作明信片出售。

Travel Memo

機票:Jetstar提供直航來回香港及東京成田機場,單程機票約798港元起(不包括機場稅、燃油附加費和其他額外收費), https://www.jetstar.com/hk/zh/home
簽證:持特區護照免簽證停留90天
匯率:100日圓兌約7.3港元


記者:翁怡富
攝影:董卓思、翁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