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福建少女指證 「北角打人 爸爸有份」

壹週刊:福建少女指證 
「北角打人 爸爸有份」

8月5日及11日,北角連續兩周出現懷疑福建人襲擊示威者。祖籍福建的少女Kary(化名)挺身而出大義指證家人,就是不想看到流血事件一再發生,「我相信示威者再去北角的話,同鄉會的人還是會繼續出來搞事。」

「我爸爸有份策劃北角打人!」吐出這句話前,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緩緩地呼出來。Kary今年二十出頭,還是一個學生,即將畢業從事教育工作。

撰文:文倩儀
攝影:時事組

8月5日晚上,北角一群黑漢手持長棍,衝向示威者不停毆打。未幾示威者增援,黑漢敗走至明園西街「香港第一青年會義工團」。Kary表示:「我本來毫不知情,但我上網看,見到認識的叔伯。」Kary才驚覺,爸爸也參與其中。北角福建人不甘「被辱」,於是一星期內策劃8月11日反擊示威者。

Kary的爸爸懷着要示威者一嘗教訓的心態,「他剛開完會回到家,講到㷫烚烚,話被人笑,反過來被人打,不服氣。覺得自己的家真的被破壞,真的搞了這麼多個月都不肯停。」歸根究柢,想法如斯兩極就正如智利導演佐杜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所指:「籠裏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8月5日晚,一群北角福建幫手持長竹枝和棍,暴打示威者。

出師不利 動員訂武器反擊

Kary憶述:「之後我就聽到爸爸開始講,他說打算組織(反擊),因為上次人太少,反過來被驅趕。所以他們打算11號叫多些人來,甚至號召由大陸來的福建人。」

香港的福建人一呼百應,再從大陸召集四方八面的人來港。Kary從小在北角福建群體長大,福建人給予她一種十分團結的感覺,「他們成立了一個同鄉會,我爸爸是其中一分子。他們常常會去打麻雀、聊天,有甚麼大小事都會在此商量。」儼如私人賭檔的會址是她曾經常出入的地方。

吸取上次經驗,Kary的爸爸與同鄉商討如何動員人手。Kary聽聞他們的行動,「上次(5日)沒有紅衫沒有信物,是直接從會址走下去拿工具打人。這次(11日)他們有組織,因為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回大陸叫人來港,又訂衣服。其實我電話中聽到還訂了武器如鎚仔,但最後可能看新聞都沒有用到,因為他們太高調了。」

Kary打開微信,讓記者看了兩條在福建人群組中廣傳的影片。第一條影片,可見拍片者一邊說不好意思一邊在紅衣堆中擾攘,他們正在酒樓分派印有「林被福建人」和「塞林木」粗口字眼的紅衣。第二條影片,同鄉會內聚集不少操家鄉話的男子,枱上放有不少啤酒,眾人在看新聞直播。以上兩段影片,Kary確認是他們在811準備的情況。

8月11日,北角再次集結一群殺氣騰騰的大漢,不斷挑釁和襲擊記者。本刊也拍攝到北角英皇道的「富臨大皇宮」落閘關門,只有一批疑似福建人出入。晚上,有一15歲黑衣少年稱買書途經北角,無故被多人圍毆,拳擊頭部,弄得嘴吐鮮血,現場更有大叔拍手叫好。

福建人為何如此痛恨「黑衣人」?Kary說:「其實他們給我的感覺,更多是為了取回面子,還覺得背後有人撐腰,他們怎樣都不會有事。」而且,在這班福建老一輩眼中,示威者都是「收美國錢的叛徒」。「『這班年輕人應該要坐監!』『好做唔做做走狗!』」這些說話Kary聽慣不怪,更笑說再侮辱的說話她也聽過。

試過力勸爸爸,她說:「我同佢講一定會被人拉,被人影相。但爸爸說不會有事的,影到相都唔驚,因為警察會幫他們,甚至他們也提及,打到人會有錢收。他們真的唔驚,甚至大膽到不戴口罩,完全就這樣落去就算。」可笑的是,就連福建同鄉不少人懷疑有內地公安混入港警,Kary從親人口中耳聞,「連有份行動的福建人都話一定有公安混入,但他們都是表示支持,有很開心的感覺。」

為何會覺得他們是公安?Kary解釋:「他們說不論是手法還是行動都不似是香港警察,他們好像不識香港的規矩,又聽到他們講普通話。行動迅速,捉人很快、把他們帶走,不會和你講太多,真的會直接拿棍打人。 」

Kary也有參與遊行,多在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前就離開,知道自己的底線,不會衝得太前。她堅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更不同意「唔犯法咪得囉」這論調,「我常常都會和家人講一些例子,如真的發生不公平的事你想講出來,你本來是原告、是受害者,但被人反過來告你,中國大陸經常發生這些事,那到時你仲點樣『唔犯法咪得囉』?一切都沒保證的。」

「他們是移民而來的,在大陸的模式是不講政治,或只會私底下講,不會參與在其中、不會有超高的關心度、不會肯出來發聲,他們不會做到這件事。他們不理解我們正在做甚麼,完全不能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想。」

血濃於水,兩父女政見卻大相逕庭,她有些心底話不吐不快。勸過阻過,爸爸還是要蹚這渾水。「在你角度,你看到報道可能很心痛,不明白為何女兒不幫自己,不明白為甚麼要出來為社會反過來反你。」她續說:「作為一個在香港出生的人,我覺得我要這樣做。我沒可能看着你一錯再錯,我應該站出來,因為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我要阻止這件事發生。」

在福建人WeChat群組有「警察都很給我們福建人面子」的分享。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