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並不可怕,但若家長沒有引領子女從小進入數學世界,將來學數或有點難。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要玩出數學概念,信手拈來一堆LEGO就可以了。外國流行用LEGO來教幼兒數學,LEGO甚至推出過一套名為「MoreToMaths」的教具,並附上使用手冊教幼兒玩數。在香港實踐LEGO教學的幼稚園校長葉珮芝表示,基本的數學概念像大小、多少、加減、分數,以至高階一點的邊界、面積、體積、圖表等等,都可以透過積木玩出來。
在香港,利用LEGO教數學的幼稚園不多,Olive Tre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 Nursery是少數例子。
幼稚園校長兼創辦人葉珮芝曾在新西蘭生活,她說利用LEGO學數好處甚多,「你帶着LEGO走入班房,就算默不作聲,都一定會有一班小朋友馬上跟在你後面,因為太吸引、太色彩繽紛了。他們見到積木,會雙眼發光,學習動機馬上出現。」
「歐美國家教小朋友數學的方法,是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將數學概念滲入其中,例如他們會把pizza切一半、切四分一,來引導幼兒得出切割的概念,其實這就是分數的雛形。」
棄專業用語 「讓小朋友感受數學」
她舉例說,要教3、4歲小朋友分數好像很誇張,但歐美國家的老師並不會用fraction這個名詞,也從不追求「教深」,只是透過小朋友日常接觸的生活例子,慢慢將分數概念滲入他們的腦海。類似這種做法一樣應用於數學其他概念的教育上。
她續說,數學概念本來是很抽象的東西,但經由實物展示,小朋友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與其說是教授,不如說是感受,讓小朋友感受數學。Learning without knowing it是學習的最理想境界。」
另外,家長可以自己教,只要隨手拿起LEGO,可以玩的數學概念很多。例如在幼兒啟蒙階段,會學習比較(大小、長短、粗幼)、分類(顏色或形狀)、數數目(數一至十)等。高階一點或升到小學的可以學習對稱(symmetry),加減(再深一點就是乘除概念),面積(一個LEGO四方平板用同一款積木填滿)、體積等等。
至於訓練邏輯思維的排序活動(finding patterns),利用不同顏色的積木玩patterns,有趣生動。甚至可以用LEGO砌出圖表,簡單學習統計。
八套吸睛教材 學習分享解難
除了上述實實在在的數學概念,數學還包含一堆抽象項目,例如解難、論據表述、精準、知識運用,還有最為人忽略的表達和聆聽等等。在LEGO MoreToMaths的使用手冊裏就寫明數學是通過思考、語言、聆聽和表達來引領幼兒學會解難。這類LEGO數學遊戲,不一定要預備教材套,家長平日也可以和子女在家玩。
至於在Olive Tree幼稚園裏,就有八套MoreToMaths的教材套,裏面各種形狀的積木分門別類,七彩繽紛。別說小朋友,連大人一眼望見,都會忍不住拿上手玩。葉珮芝說,他們的老師還會透過LEGO,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故事,或故意製造難題,讓幼兒去處理。「幼兒要建立良好的語言、認知能力,最好是透過分享和表達。」她說,啟蒙時期幫幼兒打好早期數學的基礎,「就好像砌積木,地基穩固了,慢慢就可以越建越高。」
Olive Tree是一間推行瑞吉歐教學(Reggio Emilia Approach)的幼稚園。瑞吉歐教學法源自意大利,最大特色是尊重孩子能擔任學習主導,並相信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獨特表達方式和個別特質。瑞吉歐教學法在歐洲已推行逾五十年,被歐美教育界視為激發靈感的來源。
走入這間幼稚園,會發現七間課室的外牆全是用玻璃相隔,除了空間感大增,還會予人一個整體學習區域的感覺。園內用極多木料桌椅,引入陽光進入園區,亦貫徹環保理念,「小朋友洗手後不用紙巾,他們用毛巾抹手。」
老師家長是誘導者 「相信孩子」
由於幼稚園奉行瑞吉歐教學法,「相信孩子」也是園內信念。坊間一般會為3歲幼兒提供較巨型的積木,但葉珮芝說要相信幼兒也能處理一些較小的LEGO組件,「只要預早教導他們如何應用,不必擔心會有危險,老師也一直從旁協助。」園內甚至提供小朋友木工班,教幼兒使用小木槌,「我們的學生都很懂得安全運用。」
她解釋,瑞吉歐整個信念是建基於如何看待兒童之上,「如果認為兒童是一張白紙,那麼老師和家長的角色就是給他們知識,填滿白紙。但如果認為兒童是有能力的,那麼老師和家長的角色就是一個facilitator,誘導者。瑞吉歐學派是深信小朋友是capable的,有能力也有個人看法的。」
葉珮芝表示,除了瑞吉歐教學法,幼稚園還重視基督教信仰,也設有課後聖經小組;亦會推行IB裏的PYP教學模式,稍後會向相關機構申請成為PYP candidate學校。
五款LEGO數學遊戲
Olive Tre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
地點:長沙灣順寧道20號
提供班級:上、下午班PN至K3
每年學費:$5,800 × 11個月
每年雜費:$3,300
採訪:譚暉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