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九龍城】
【本報訊】「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八字真言是「反送中」運動沒有大台的最佳註腳。關氏兄弟關家倫和關兆倫也擬在年底區選延續「兄弟爬山」精神,一方面為民主派在區選爭取議席,打破建制派壟斷,另一方面亦利用各自的中醫及建築師身份,透過專業互補,在社區議題行孖咇服務街坊,拍住上殺入九龍城區議會。
記者:陳嘉裕
39歲的哥哥關家倫和38歲的弟弟關兆倫,除了是兄弟,亦是參政路上的拍檔。前年他們分別以中醫界「十三同仁」及建測規園界「CoVision16」名單出戰特首選委,各自在原本由建制陣營雄霸的界別搶攻一席。關家倫去年開始夥拍現任黃埔西區議員、醫生鄺葆賢,於黃埔東即經民聯梁美芬的「地盤」進行地區工作,弟弟關兆倫亦在「反送中」運動後決定落戶紅磡區,挑戰民建聯林德成。
與鄺葆賢組團隊抗建制派
關氏兄弟接受《蘋果》訪問時稱,自小在九龍城區長大,「一直同個區一齊成長」,認為在自己的事業發展成熟後,是合適時機利用專業貢獻街坊。關家倫早在年多前開始地區服務,弟弟是否因為「跟住哥哥」而一同落區?關兆倫強調因為家庭方面的考慮,過去未有參選打算,直至近日的反送中運動令他下定決心,覺得「無得再逃避」,「見到有下一代、年輕一輩願意付出好多,咁我呢個『廢中』,有咩可以畀到出嚟呢?講真我跑又跑唔到,惟有係貢獻自己專業知識同時間」。
雖然起步比較遲,但關兆倫相信自己的專業可以回應區內街坊的需要,他指紅磡是舊區,有不少市區重建項目,其專業知識正好協助處理收樓、區域民生以及改建時的噪音和環境影響。他明白傳統建制在當區有優勢,而且距離選舉只有3個多月時間,要急起直追都有困難,希望可以在「質」上提供專業意見,彌補在時間「量」上的不足 。他亦有從哥哥的地區經驗取經,學習哥哥耐心聆聽居民需要,而哥哥不時潛移默化亦令他減少在參與地區工作上的憂慮。
兩人在專業上長短互補,務求令地區服務事半功倍。兩兄弟最近更與有意競逐連任的急症室醫生、黃埔西區議員鄺葆賢和紅土家社區主任葉健榮合組地區聯盟,以團隊形式力抗建制派。關兆倫指,「一個人力量係有限,知識並唔係所有都可以cover到,資源上如果大家各自負責一方面的話,力量會更加大,同埋將我知識、時間,一次過放喺一個更加大區域上,都係可行」,他笑稱對居民而言他們是「買一送三」,選擇一個區議員可以提供中西醫、建築等專業意見。
關家倫並指,「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說法不只應用在區選,在社會上亦是一樣,就如在球賽中每個人有不同角色和崗位,「各人(在)自己崗位上、盡你能力去做,成個社會、成個社區就會越來越好,(可)為自己居住社區貢獻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