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一念之緣

【飲食男女】一念之緣

早晨的九龍城甚是孤清,沒有太多車子的陪伴,沒有途人的喧嚷,舖頭的鐵門深鎖,只餘下零丁的街坊,不外乎是婦人、老公公、老婆婆等,他們要不就是往茶樓飲茶去;要不就往街市走。跟前就有一名瘦削的男人手執環保袋轉入街市,只見他甫進街市,菜檔啊、魚檔啊、生果檔通通都跟他熟稔地打着招呼,他嘛,只是含蓄地笑笑喊着早晨,就埋首於貨物前左挑右揀,好不專心。

他是「水哥」,九龍城一家泰國菜館的老闆。九龍城街坊一定知道「金麥泰」這個老字號,啟德機場仍然運作之時,老店已經默默地賣着正宗泰國菜,當時由水哥的媽媽及阿姨經營,這又是一個老掉牙的小故事。

九龍城的泰菜館競爭激烈,生意難做,水哥也坦言小店賣的是人情味。

擺好碗碟是菊姐的堅持,代表對客人的尊重。

水哥每日都會到街市買新鮮食材。

善念

老店於一九九零年開業,從開店至今快將三十年,由水哥的媽媽及阿姨拍檔開立,他是第二代。由兩年前接手開始,買食材是水哥每日的例行公事,要一大早出門去街市購買,貪早貨夠新鮮,又可及早為廚房準備。說時遲那時快,他已經挽着兩袋蔬菜離開菜檔,步至隔壁的魚檔,魚檔老闆友善地拍拍他的肩膀,問他是否要生蝦,水哥點點頭,講了個數目,老闆就轉身去取蝦,擰頭一望,檔口前的橙紙就用黑筆寫上「泰國新鮮運到」數字,水哥邊接貨邊解說,做泰國生蝦一定要用泰國的蝦才算正宗。語畢,他又急步來到生果檔的前方挑選木瓜。說到木瓜,當然是用來製作木瓜沙律,挑選木瓜都很講究,由於是主材料,一定要挑好的木瓜,而且是青木瓜,不可以挑熟的,熟的軟身,他需要很爽脆的那種。買完木瓜後,就步行回到老店。

老舖果然都有種陳舊的味道,外頭的玻璃窗整齊地貼滿了各款菜式的照片,上方是棕木色底牌配金字的招牌。推開玻璃雙門,店裏主色都是米白,左手邊是小廚房,專門製作冷盤前菜,水哥先將蔬果放到長桌上,接着穿過中央並列的卡位及圓桌,來到後方通過一扇門進入後廚房,後廚房較寬闊,主要作為炒鑊及存貨之用。水哥把海鮮放下後,又轉身往前門的小廚房,準備製作木瓜沙律。他先將木瓜刨成絲狀,放到盅內舂至出汁,加入椰糖及青檸汁,他說不會用現成的青檸,只會即場即榨,舂完醬後與木瓜攪勻就可以。木瓜沙律是十分地道的泰國菜,幾乎每個泰國人都懂得製作。此外,泰式鳳爪也是泰菜的基本菜,幾乎每枱客人都會點上一份。水哥將已經去了骨的鳳爪洗乾淨,要反覆浸水手洗,約三至四次後就可放入雪櫃備用。待有柯打,才用師傅一早調校好的秘製醬汁來醃製。水哥負責打理小廚房,後廚房則負責主菜及湯品。完成預備前菜的工作,終於可以坐下來休息打牙骹,他說,菜式都是上一代毫無保留地教曉他,至於老店能經營數十載,完全不是他的功勞。

木瓜沙律是泰國地道平民菜,幾乎每個泰國人都愛吃。

明爐生魚通常是泰國人或熟客才會點的菜式。

野味湯單看顏色已經十分惹味。

惡念

說起老店的歷史,要由他撐起半邊天的阿姨「菊姐」講起。菊姐原籍潮州,泰國出生,父母為泰國華僑。小時候家境不俗,父親在曼谷賣豬肉;母親則開小食店。九歲時,父親患癌離世,她小四便輟學,幫忙照顧弟妹,也到母親店舖幫忙,也學會了做生意不可騙人,否則難有回頭客的道理。其後,她移居香港居於九龍城。與附近居住的泰國人熟絡起來,同鄉借錢,她二話不說仗義幫忙,後來同鄉陸續跟她借錢,並承諾加贈利息,她一時起了貪念,偷取老公的存款越借越多,最後卻收不回分毫,弄個血本無歸。湊巧又家逢爆竊,陷入低谷的她,卻領悟貧富乃命中注定,從此安份守己地當家庭主婦。

直至一個晚上,她在樓下的泰菜館與老闆聊天,突然三名賊人闖進打劫,老闆的弟弟被砍四刀,她嚇得半死。事後,老闆缺人手,問她要不要兼職,她出於同情之餘,又可有工作,於是答應了。當時泰菜未於香港流行,小店環境衞生差,都以泰國客人為主。她靈機一動,提議把店面整理得乾淨光猛,挑選美觀餐具,吸引香港人。她又懂廣東話,可作介紹,客人受落,每晚座無虛席。

一年多後,老闆娘賞識她,於是邀她合作開店。那位老闆娘就是水哥的母親,當年是一九九零年,金麥泰誕生,是九龍城首批泰菜館,見證龍城泰菜興衰。後來,水媽沒空經營,將生意交給她打理。那年代,啓德舊機場運作,當年很多人去泰國旅遊,因而喜歡上泰國的飲食文化,香港人、泰國人、日本人、韓國人、西方人都不絕,帶旺龍城。近四十歲才開始經營泰菜館,她始終記得母親教誨,做生意如做人一樣,童叟無欺,才得以在近四十間泰菜館中,穩住陣腳。至於水哥,老店開業時他二十來歲,經常會到店裏幫忙做打雜,他以前不是做飲食業,正職做冷氣工程,由於當年生意很興旺,下班後都要回來幫忙。十年前左右,水媽離世了,店子就交給阿姨與他打理,去年,阿姨已屆六十五歲,從八歲開始工作了五十多年,要退休了。水哥知道做飲食業很辛苦,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要營業,所以本來不想接手,但阿姨表示這些都是她們多年的心血,「就是為咗呢句說話,決定接手做落去。」他說時,樣子帶點傻勁。

廚房的師傅全部都是泰國人。

信念

不經不覺已經十一時許,午市正要開始,後廚房傳來了相當辛濃的味道,水哥急步往廚房去,又捧出來一碗煮好的湯:「呢個係野味湯,比較地道嘅泰國人口味。」不是真的野味,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或許是取「惹味」的意思,比一般的冬陰功湯濃味,加入雞或蝦作配料,有些客人未必吃得慣,亦有人嫌冬陰功不夠味,而嘗試這道菜,就是他現在送餐予的客人。這桌子的客人是熟客,點的都是地道菜,就如明爐生魚。水哥解釋不是用來煲湯的生魚,是沒有太多骨的泰國生魚,用作明爐或鹽燒,因為生魚游河水,味道會較鮮嫩。他領頭進入廚房,只見大廚正在處理生魚,首先刮去魚鱗,剖開魚身取走內臟,接着整條魚放入鍋內用熱水煮熟,醬汁則加入肉碎、辣椒、指天椒、蒜頭、鹹菜及葱各種材料,上盤再用明爐上菜。雖然這不是太受歡迎的菜式,但由開舖至今都保留着,他笑言:「有時有客人會指明食生魚,佢哋話第二間冇,係要嚟金麥泰先有生魚食,我哋聽到好開心。」除此之外,他們又點了咖喱蟹,這是泰國名菜,只見師傅熟練地劏好蟹後,加入葱啊、蒜啊把蟹炒至半熟,再加入各種香料調製咖喱,他強調沒有預先製作好的咖喱汁,再淋咖喱汁上面的菜式,為保持新鮮,每一道菜由頭到尾都即製,所以製作比較繁複,他直言:「有時有客人投訴。依家先嚟得一兩道菜,人哋出菜都好快!咁我咪解釋佢聽,理解嘅就會理解。」

他又自豪表示,他老店賣十分正宗的泰國菜,屬於泰國中部的口味,即曼谷一帶。由廚房師傅到樓面,所有員工都是泰國人。至於水哥,他也一直在學習,還好從開舖開始,他就在小店幫忙,看得多就自然知道如何製作。菊姐時常叮囑他,不能偷工減料,要用心做到足料給客人,故此味道一直都沒有變。然而,現時做生意沒有以前般容易,自從機場搬走之後,人工變得高昂,舖租又貴,泰國來貨的食材更貴,但他依然堅持,因為菊姐教落,製作泰國菜不於泰國入貨的話,就不夠正宗。另一件最令他頭疼的事,就是菊姐也堅持不能加價太多,故此老店的食物都比同區泰菜館便宜,他呢喃:「客人食慣咗,全部都係街坊,你又唔忍心加佢哋價,我哋算係有啲良心啦。」現在主要做熟客生意,他笑言很多念舊的熟客,雖然有些客人已經移民,幾年才來一次,但大家依舊記得大家,這就令他感到快樂。
現實歸現實,這種小店,的確賺不了多少。為了減低成本,他也着太太回來幫忙,但同時也心疼對方,既要照顧家庭,又要工作,因為他們有四個女兒,十分吃力。水哥自己也不輕鬆,每晚只能睡數小時,就要起身訂貨,店裏打點一切,一天工作十五至十六小時。問他何以如此堅持做下去,他望了望招牌道:「我應承阿姨會繼續做好,一係唔好應承,應承就要一直做好。」

果然,信念會感染,總有人傳承。●

煮生魚前要把內臟挖出,再洗乾淨。

老店主力做晚市,客人多是熟客。

金麥泰泰國菜館
地址:九龍城南角道34號地下
電話:2718 1801/2718 1815
營業時間:11am-11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