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湯 - 蔡瀾

家常湯 - 蔡瀾

你喝些什麼湯?記者問。

最好喝的當然不是什麼魚翅鮑魚之類,家常的美味。每天煲的湯,當然是最容易買到的當造食材。

今天喝些什麼呢?想不到,往九龍城菜市場走一趟,即刻能決定。

看到肥肥胖胖的蓮藕,就想到章魚、蓮藕豬骨湯了,回到家裏,拿出從韓國買回來的巨大八爪魚乾來,洗個乾淨,用剪刀分為幾塊,放進去陶煲內。排骨選尾龍骨那一大塊,肉雖少,但骨頭最出味,極甜。另外把蓮藕切得大大塊地投入,煲個兩三個鐘頭,煲出來的湯是粉紅色,就是上海人倪匡兄最初見到,形容不出,把它叫為「曖昧」的顏色。他試過一口即愛上,佩服廣東人怎麼想得出來。

當今天氣炎熱,蔬菜不甜又老,最好還是吃瓜,而瓜類之中,我最愛的還是苦瓜。用小排骨,即肉排最下面那幾條,斬成小件,加大量黃豆,苦瓜切成大片,最後加進去才不會太爛,這口湯,也是甜得要命,又帶苦味來變化,的確百喝不厭。

至於要煲多久,全憑經驗,有心人失敗過幾次就能掌握,一直喊不會煲湯的人,是懶人。

雖說天熱蔬菜不佳,但也有例外,像空心菜,也叫蕹菜,就愈熱愈美。買一大把回來,先把江魚仔,就是鯷魚乾,到處能買到,但在檳城買到的最鮮甜,去掉中間的那條骨,分為兩瓣那種,滾它兩滾,味出,即下蕹菜和大量蒜頭,煮出來的湯也異常美味。

老火湯太濃,不宜天天喝,要煮這種簡易的清湯來中和一下。

清爽一點的還有鯇魚片芫荽湯,鯇魚每個街市都有,買肚腩那塊,去掉大骨,切成薄片,先把大量芫荽放進去滾,湯一滾,投入鯇魚片,即收火,這時的湯是碧綠色,又漂亮又鮮甜。

我喜歡的湯,是好喝之餘,湯渣還能吃個半天的,像紅蘿蔔煲粟米湯,粟米要買最甜的那種,請小販們介紹好了,自己分辨不出的。如果要有療效,那麼放大量的粟米鬚好了,可清肺。下排骨煲個一小時,喝完撈出粟米,蘸點醬油來啃,可當點心。

說到蘿蔔,青紅蘿蔔煲牛腱,最好是五花腱,再下幾粒大蜜棗,一定好喝。從前方太還教了我一招,那就是切幾片四川榨菜進去,味道變為複雜,口感爽脆。牛腱撈出切片,淋上些蠔油,又是一道好餸。

花生煲豬尾也好喝,大量大粒的生花生下鍋,和豬尾煲個一兩小時,湯又濃又甜。我發現正餐之間,肚子餓起來,最好別亂吃東西,否則影響胃口,這時吃幾小碗花生好了。豬尾只吃一兩小段,其實當今的豬,尾巴都短,要多吃也吃不到。

豬尾豬手,毛一定要刮乾淨,除了用火槍燒之,另外就是用剃刀仔細刮個清清楚楚,不然吃到皮上的硬毛,心中也會發毛,有時怎麼清潔都剩下一些,是最討厭的事。我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問那些豬腳專門店如何去毛,他們也說除了上述,也沒有其他辦法。

說到豬腳,北方人多數不介意前蹄或後腳,廣東人就叫前蹄為豬手,後踭為豬腳,就容易分辨。總之,肉多的是腳,骨頭和筋多的,就是手了。

當今的南洋肉骨茶也開始流行起來,到肉販處買排骨時,吩咐要肉少的首條排骨(肉太多了一吃就飽),再去超級市場買肉骨茶湯包,放進去煲它兩小時就能上桌。別忘記下蒜頭,一整顆,用汽水蓋刮去尾部的細沙就可投入。喝時會發現蒜頭比肉美味。如果要求高些,當然要買最正宗最好喝的新加坡「黃亞細」湯包,雖然比一般的價高,但是值得的。煲時除了排骨,可下粉腸及豬肝,豬腰則要到最後上湯時灼一灼即可。

在家難於處理的是杏仁白肺湯,可給多點錢請肉販為你洗個乾淨,加入豬骨和杏仁進去煲,煲至一半,另取一撮杏仁用打磨機磨碎再加上,這麼一來杏仁味才夠濃。

要湯味濃也只有用這方法,像煲西洋菜陳皮湯,四五個人喝的份量,最少要用上五斤的西洋菜,一半一早就煲,另一半打碎了再煲。肉最好是用帶肥的五花腩,煲出來油都被西洋菜吸去,不怕太膩。總之要以本傷人,煲出一大堆湯渣來也可當菜吃。

另一種一般家庭已經少煲的湯是生熟地湯,用大量豬肉豬骨,煲出黑漆漆的湯來,北方人一見就怕,我們笑嘻嘻地喝個不停,對身體又好。

跳出框框來個湯最好,當今的冬瓜盅喝慣了已不覺有何特別,最近在順德喝的,不是把冬瓜直放,切開四分之一的口來做,而是把冬瓜擺橫,開三分之一的口,瓜口不放夜香花,而以薑花來代替,裏面的料是一樣的,但拿出來時扮相嚇人,當然覺得更是好喝了。

不過我喝過的最佳冬瓜盅,是和家父合作的,他老人家在瓜上用毛筆題首禪詩,我用刻圖章的刀來雕出圖案,當今已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