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輩友人近年長住內地,來「或是噏」說近日研讀音樂治療法,發現中國人在周朝便已經把五音十二律定好了,成之比《黃帝內經》和《易經》更早!與我分享。
我不清楚她的治療法實質內容,估計大概根源自《靈樞·邪客》黃帝問於伯高談到人與天的關係,說到「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據釋五音即宮、商、角、徵、羽,與五臟相配則為「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相信是近年民間流行的五音療法基礎。
這些自古以來厲害了的古老文化,例子多不勝數。例如四大發明,又例如電腦來自〈易經〉……等等。若以今日科學來分類,五音應入音樂系,療法則醫學系。由周朝至今,要做一個階段性總結,我們的音樂和醫療兩源發展,真的就是「唔湯唔水」。我不否認音樂有舒緩神經、調理心機的寧神作用,但卻脫不開另類療法歸類,暫難登堂入室。
中國文化有悠久的歷史,經常有橫空出世的聰明人,但也經常逝如流星。不要說醫,就說上古訂出的五音十二律者,音樂發展潛質可說遙遙領先,但卻感慨後繼無力、後繼無人。說起叻人,其實還有明朝萬曆年間的朱載堉,準確訂定了十二平均律,由來華的傳教士傳回西方,發揚光大,才有巴赫,可稱是鋼琴、巴赫之父,厲害了當之無愧。不過我們到了今天,就算識做,也做不好一隻出色的鋼琴。
中國人不知着了什麼咒,聰明的靈氣會經常自我糟蹋。讀書人做得一點精到學問,總像怕人學識徒弟無師傅,記述文字能有多繁就多繁,好像從來沒想過要普及。今日網上還可以找到朱載堉的《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精義》等原文,不過讀之有如風水天書。至於記譜法,不知是精是蠢,用的是文字譜,減字譜,都是「與民為敵」的發明。另外一條由《維基百科》查得的記述更令人傷感,說:「古琴譜……到1960年代為止,查阜西(1895-1976)已發現超過 130部琴譜曾經出版,包含超過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傳,很多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已經有幾百年無人演奏了。」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音樂文化就是那麼零星落索。
我們經常以龜兔賽跑的心態競賽,各路文化發展經常被人反超前。消息說,有中國軍方背景的凱文教育企業試圖以4000萬美元收購位於美國新澤西(Princeton, New Jersey)的百年音樂名校西敏合唱學院(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遭到教職員和校友反對,交易暫緩或不果。
我們有將音樂藝術置於權力之下的悠久歷史,遠有帝王將相,近有大軍閥,幫會頭目相中了歌姬,將其私有化者,至於把歌唱家授以少將軍銜,則是近日國情體制。這種文化,與西方崇尚創作自由,尊重、景仰、保護音樂家,與及愛護、保存藝術文化的風氣大相逕庭,收購遭反對也屬必然。正因自由開放的藝術風氣,12平均律於西方才有深化發展,建設出複雜綿密的音樂架構和體系,並以易於推廣的豆豉符五線記譜,造就人才輩出,由古典、巴羅克至現代、實驗、前衛,由巴赫到貝多芬、莫札特,個個都是境界超脫而傲視人群的自由心靈。反對收購,就是怕藝術遭權力及低音樂文化水平來話事、管制。
合唱團還會唱大量的聖頌曲目,牽涉了宗教信仰自由,那是另一個驚恐區。新儒家有人認為中國人不需要宗教信仰治國,大概也是自我感覺良好,又是厲害了的想法。我們長期以之為師的老大哥鼻祖俄羅斯,文化其實更近西方,他們至少還有一個東正教,還有柴可夫斯基、托爾斯泰,都是跨國界時代視野的自由心靈。
自大、自滿、思路狹窄,小器,能用的便只剩下權、色、金錢和暴力這些粗糙的處事手法。難怪網上有人反映:我們有錢了,買起了他們的貝加爾湖,睡了他們的女人,為甚麼俄國佬還是看不起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