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歐美央行被迫出手 - 潘國光

【基金觀點】歐美央行被迫出手 - 潘國光

周二晚白宮宣佈延後實施對華新徵的部份關稅項目後,美股當晚收高2%;但受累全球經濟數據不佳及中美貿易談判未如預期般有所改善,美股周三晚倒跌3%。中國公佈7月份零售銷售及工業生產等數據均低於預期(後者更創10年來最慢增幅),加上德國次季GDP較首季出現-0.1%增長,增加市場對中國、歐洲以至全球經濟前景的疑慮。

全球主要政府債息進一步下跌,歐洲絕大部份包括短中長期的政府債息均跌見負數;而美國十年與二年期息差亦跌見負數,是2007年以來首次,美債三十年期息率更曾跌破2%創歷來最低。上述市場演變反映投資者對經濟衰退的憂慮正持續上升。

若聯儲局(及歐、日等央行)能在未來一兩個月內果斷地採取市場意料之外的寬鬆措施,也許會有助減弱當前經濟的下行壓力;反之若央行猶豫不決或出手不夠狠,那麼市場力量最終還是會逼使央行在日後作出補救性的政策舉動。

但究竟是市場及經濟景氣先進一步變差繼而迫使央行出手?還是央行先出手遏止景氣全面崩壞,免除日後加推更多補救性措施?筆者現時傾向相信是後者,但2008年的經驗卻告訴我們,絕不可過份依賴央行會及時作出行動。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