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兩度召開記者會,中方如何能在不出解放軍的前提下解決,並無良策。
香港風暴確實是戰後遇到的一場最大的衝擊。首先即使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七年發生兩次大暴動,死傷慘重,但兩場暴動,分別由香港的國民黨和共產黨一手策動,有明確的焦點。
當時英治殖民地政府與美國西方同一陣線,並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無論是葛量洪或戴麟趾,都懂得評估如何中間落墨,採取的武力鎮壓,不必突破一個令中共出兵攻打香港的臨界點。
一九五六年的一場暴動,因為李鄭屋邨雙十節,懸掛的青天白日旗被人撕掉而引起。五十年代初期,大量中共特務在香港,展開對國民黨人員的暗殺。國民黨人陳寒波、前軍政人員余程萬或死於車禍,或被槍殺。
其時九龍鑽石山、老虎岩遍佈木屋,九龍城寨又有忠於國民黨青紅幫初心的三合會活動,形勢極為複雜,而且窮人眾多,對現狀不滿。一九五六年的暴動,暴徒在青山道向汽車淋火水放火,當場燒死瑞士駐香港總領事夫人,慘絕人寰。
當年的葛量洪政府若無力操控局面,整個九龍半島插上青天白日旗,無疑是令遠在台灣的蔣介石打贏了香港這個國共的前線的一仗。因此周恩來下令,「港英」有責任維持香港的安定,否則解放軍就會出兵。
周恩來當年此言,帶有恐嚇成份,但無人可以預知到底有幾多是真確。因為英國和中共之間,隨着英方建立了北京的代辦處,對香港形成默契:中共不武力收回香港,可以將香港當做窗口,但條件是香港的國民黨勢力,必定不可以走上地面,更不可武力奪權。
有見及此,葛量洪政府採取的武力鎮壓,令中共滿意,但同時又向台灣發出警號:中華民國與英國雖然在太平洋戰爭共肩作戰,但蔣介石在內戰中輸掉整個大陸,英國雖為盟國,深表同情,事到如今,愛莫能助。蔣介石若想反攻大陸,大可請便,但絕對不可以用香港為反攻大陸的渠道或前哨。
「雙十暴動」在當年十一月十四日平息,共六十人死亡,三百人受傷,超過一千人被捕,其中部份遞解出境,送往台灣。前「港英」政府平亂迅速,英國向中共表達了居中平衡國共兩方勢力的誠意。周恩來表示滿意,同年十二月邀請以港大英文系主任布蘭登為團長的所謂港大英籍教授代表團訪問北京。布蘭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人,與英國政府高層特別是軍情處有所接觸。當年隨團上京、擔任翻譯還有一個香港大學英文系學生,她貌似純真,非常可愛,名叫廖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