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普】人才輩出聰明啲? 夾硬「矯正」左囿仔會自卑

【趣味科普】人才輩出聰明啲? 夾硬「矯正」左囿仔會自卑

【趣味科普】
左撇子是否較聰明,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每次說起,不得不提左撇子人才輩出,像達文西、奧巴馬、蓋茨……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讓一眾的「左囿子」多少也感自豪。有沒有發現,西方的左撇子名人特別多,佔人口比例達三成,但在亞洲地區只有一成半。可是左撇子較聰明的傳言,仍難改變亞洲人包括香港人對左撇子的偏見,認為應該「改正」用右手做慣用手。

記者找來兩位小朋友做趣味測試。康晴慣用右手、嘉謙慣用左手;他們分別要用另一隻手寫字、用筷子、用剪刀及拋豆袋。結果,幾項挑戰對嘉謙來說,難度都較低,例如用筷子夾起魚蛋他只用了4秒,比康晴快四倍。這是否代表左撇子更聰明?及早被「改正」的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多數只方便右手的世界裏,會發展得更好嗎?

記者請來慣用右手的康晴(右)與「左囿仔」嘉謙,在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臨床導師張蓓蓓陪同下作「換手」測試。

寫「鏡面字」 誤以為讀寫障礙

投身兒科職業治療逾20 年、擁有豐富感覺統合評估及訓練臨床經驗的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臨床導師張蓓蓓指出,「從兒童發展的概念上來說,左右腦同樣發達、或右腦帶動得更多,會傾向慣用左手;相反左腦較發達,就偏好用右手。」左腦主管邏輯思維,如數字、語言;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如圖像、空間。按理說,兩邊大腦同樣發達的人,朝理解、創造兩方面發展都行,似乎多了選擇、佔了優勢,但與智商完全無關。

那何解嘉謙表現得更輕鬆呢?「有針對腦中風病人的研究發現,若患者是左撇子,不幸左邊身癱瘓,改用右手相對容易。」原因是右腦較強,空間感會更好,身體能更快適應與周遭環境接觸時的改變,調整動作。

話雖如此,兒童處於發育階段,不順應他們大腦發展的優勢,強行修正,或會適得其反。

張蓓蓓透露曾有一名6歲小童,媽媽指小朋友學習進度緩慢,甫升上小一已覺得非常吃力。職業治療師發現,他的手部力量和協調性不足;腦袋想到的,手卻寫不出。原來,他天生是左撇子,但因幼稚園課程緊迫,為了學筆順,令抄寫時更快、更準確,被迫用右手寫字。不過,他日常生活仍由左手主導,像拿筷子、湯匙、擲物件,甚至踢足球,仍慣用左側身體。結果左右開弓,導致左右皆不精;雙手靈活度較同齡小孩落後許多,影響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意願。

媽媽還說,孩子經常寫 「鏡面字」,像把b寫成d、將「明」字「日」和「月」調轉,擔心是讀寫障礙。張蓓蓓解釋:「改變慣用手會有字體醜陋、結構鬆散、甚至寫漏筆劃的問題,雖與讀寫障礙很相似,但那是人為因素造成。」

她指出,3、4歲是建立慣用手的年齡,屆時用左手居多,反映右腦較強。「勉強改手,像強迫左腦增強,大腦可能會感到混亂。」再者,右手只用來寫字、用途少,會導致小肌肉力量不足。「他花盡全力,還是寫成另一個字,作業經常要擦掉重寫,久而久之感到非常自卑。」

讓孩子接受自己 「慢」不等於「蠢」

協調障礙加上讀寫問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耽誤正常成長,遂被評為發展遲緩。透過職業治療師,除了幫他們強化手部肌力,也花了一段時間做情緒疏導,讓孩子接受自己「慢」不等於「蠢」。

張蓓蓓續稱,勉強改變慣用手的影響能延伸至青少年階段,曾見過中學生連握筆寫字都有困難,需要額外安排時間考試。「這種情況下,我們或會建議用電腦打字輸出功課。雖然一定會帶來不便,但我們不只關注手部協調的問題,還涉及他們日後自理生活的自信心,先照顧好人格、情緒等心靈發展很重要。」

她提醒,兒童發展應以順其自然為原則,才不會限制他們的未來發展。

左腦控制右邊身,主管邏輯思維如數字、語言;右腦控制左邊身,主管形象思維如圖像、空間。無論左撇子或右撇子,都與智商完全無關。

執筆寫字不易,考驗小朋友手眼協調,涉及手掌上逾40條肌肉。

「改正」慣用手,等於要孩子接受天生的偏好是個「問題」,會令他們感到自卑。

箝起小物件的遊戲,模仿寫字動作但趣味性高,訓練小朋友穩定手臂、靈活控制前三指。

職業治療師會透過玩具來訓練孩童的手部肌肉力度、協調功能。

衣夾遊戲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以有效地做勞作、畫畫等日常活動。

治療膠堅韌度較高,用力搓揑、拉展能有效訓練雙手小肌肉的協調。

採訪:馮穎思
攝影: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