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夢裏睡醒發現足的拇趾關節,有着腳底感覺緊繃、抽痛、針刺痛,關節開始浮腫,無法穿鞋行走,甚至在踝、手、腕、肘等關節。那你就要考慮痛風的存在了。
現代醫學認為飲食不慎,如飲酒、高嘌呤食物均可誘發痛風,其病因是尿酸鹽類沉着於關節軟骨面,形成痛風石,使關節腫脹發炎,造成疼痛。
傳統醫學把痛風歸屬為「痹症」,病因多為平素嗜食膏粱厚味,以致濕熱內蘊,兼受風寒外邪,侵襲經絡,寒邪化熱,濕熱凝煉生痰,痰熱流竄肢節、阻滯氣血經絡,故見局部紅腫發熱、疼痛劇烈。
中醫治療痛風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少的優勢,包括中藥內服法、針刺療法等,越來越受到廣大患者的重視及青睞。中醫治療痛風,首先是甚麼?自然是辯證論治。痛風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表現出一系列臨床症狀,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以下五種證型:
(1)肝胃鬱熱證:脅脹脘悶,心煩易怒,口乾口苦,便秘,舌紅,苔黃。治法宜開鬱清胃。
(2)胃腸濕熱證:便溏,色黃褐或黏臭,偶有心煩,口渴,小便黃,舌紅,苔黃膩。治法宜清熱、利濕、化濁。
(3)胃腸實熱證:腹脹,面赤唇紅,多食易饑,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秘。治法宜瀉下熱結。
(4)濕熱下注證:足膝紅腫熱痛,下肢痿軟無力,或者濕熱帶下,惡風發熱,口渴,汗出,心煩不安,尿赤,舌苔黃膩,脈滑數。治法宜清利濕熱、活血通絡。
(5)痰熱內結證:形體肥胖,身重乏力,頭身或周身脹感,痰多,口渴,大便黏臭或溏薄,舌體胖大,舌苔黃膩,脈滑數。治法宜清熱滌痰。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廖德偉醫師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