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家族繁衍至第八代、第九代,至今已經是顯赫家族,Rothschild家族正是一個案例。香港這一代正面臨承傳關口,第二代、第三代陸續接手家族企業,除了設立信託確保財產分配有序,亦開始慢慢有家族「公司化」,除了業務承傳,亦將家族價值觀寫入「家庭憲章」,凝聚家族力量,亦規範家族成員行事及排解紛爭。
瑞銀財富管理香港事務主管呂子杰認為,亞洲家族逐漸流行成立家庭憲章,與社會及經濟發展有關,「當個國家越進步,人就需要諗下一步點做,希望價值觀及精神可以世代流傳。」
家族事務如公司管治
家庭憲章是一份正式文件,除了寫入家族精神,亦處理家族財產,包括信託或信託以外資產。全球財務策劃部香港主管林慧順舉例,有些家族要求後代繼承資產或家族企業之前,必須符合某些條件,例如最低限度在某些名牌大學畢業;或是列明從事非正當生意不能提取家族資金。亦有些規例指若果家族成員持有高稅國家戶籍,就不能成為家族一員,以免家族資產被當地政府徵稅,「例如拎咗美國籍,最多只可以拎一筆錢,但唔可以長做繼承人。」
家庭憲章要求全家族參與,中間某些條文甚至與信託意願書掛鈎,意味能夠影響信託資產分配。林慧順指,設立家庭憲章之初,通常會先協調開家庭會議,「可能會先同第一代傾,講對於第二代嘅期望;之後同第二、三代傾,好多時你會發覺中間有代溝,我哋就做中間人。」
家庭憲章成立後,基本上家族事務猶如公司管治,甚至會設立董事會成員,「如果要做一個重要決定,例如開新生意,但家族冇參與過,呢啲喺家庭憲章可以好仔細講:係咪要開家庭會議?最少票數幾多先通過?」
猶太家族Rothschild十八世紀以金融起家,屬於典型「家族公司化」例子,家族按憲章既有方式辦事,座右銘是3個刻劃在家族徽章的拉丁詞語──Concordia, Integritas, Industria(和諧、誠實、勤奮)。香港最著名例子則是李錦記,據公開資料,憲法包括「每3個月開一次家族委員會,成員天涯海角都得飛來參加」,「不准離婚或婚外情,違者自動退出董事會」等等。
記者:周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