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龍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但仍然被非法捕獵出售,迫使印尼政府關閉科莫多島保育。然而,封島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印尼警方今年3月搗破一個走私瀕危物種的跨國犯罪集團,拘捕五人。犯人供稱,他們過往在facebook售出了41條科莫多龍,每條售價高達1,400美元(1.1萬港元),買家主要是亞洲人。
高價購買 研發抗生素
雖然印尼環境局官員聲稱,這是首次發現有人集團式走私科莫多龍,但早在2002年已傳出有科莫多龍在黑市以高價成交,顯示這些活動有可能已猖獗多年。
科莫多龍體形龐大,且有劇毒,但由於是稀有和獨特的品種,有不少收藏家購買作為寵物,或在地下動物園飼養和觀賞。此外,科莫多龍的血液含有獨特的抗微生物啲,有科學家相信能製成強力抗生素,故傳出有人看中科莫多龍的藥用潛力,以高價購買作研究之用。
故此,印尼政府封島除了為保育,亦希望減少外來人來訪,阻止走私活動。當地省長萊斯科達特更豪言,在他的管治下,沒有人夠膽走私科莫多龍。
不過,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艾倫(Crawford Allan)認為,科莫多龍售價高昂,供應減少只會再推高黑市價,令更多罪犯鋌而走險,或改為到其他有科莫多龍棲息的地方捕獵,故封島未必能顯著打擊走私活動。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