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九成抗爭者撐激進示威

學者:九成抗爭者撐激進示威

【本報訊】野貓式堵路、不合作運動,逼爆機場……特區政府硬推《逃犯條例》修訂,觸發本港連串大型示威遊行,由多間大學學者帶領的研究團隊,過去兩個月在示威現場共進行12次問卷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示威者認同「激進示威手段可令政府聆聽民意」,而對「在政府一意孤行情況下,抗爭者使用武力是可以理解」的說法,認同感更明顯上升,由6月時不足七成,在不足一個月內急升至九成,反映民情持續升溫,受訪市民對激進行動接受度大幅上升。

「政府一意孤行 武力可理解」

包括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及多名大學學者在內的研究團隊,於6月9日至8月4日共12次大型示威遊行中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6,688份。

結果發現受訪者贊成「在政府一意孤行情況下,抗爭者使用武力是可以理解」的比例,上升趨勢明顯。

6月16日僅69.1%受訪者表示贊成或非常贊成;但7月1日贊成比例已上升至83.5%。到了7月21日、7月27日及8月4日,贊成的受訪者比例均逾九成。

運動越趨激進,是社會關注點之一,研究團隊6月21日開始的大部份調查,增設「假如政府除了『暫緩』立法之外不再作任何讓步,你認為運動的下一步應該怎樣?」,結果反映除7.1遊行外,認同應「進一步把抗爭升級」的受訪者比例維持在約50%。到8月4日西環集會,更有54.1%受訪者選擇該選項。

運動一直以年輕人為主,調查結果亦與此觀感脗合。調查發現參與者大部份介乎20歲與30歲,且教育程度亦偏高,多於一半的示威者曾參與2014年雨傘運動。

此外受訪者中自稱屬中產階層者,比自稱屬下層階級的參與者多。調查亦發現示威者政治光譜廣闊,「溫和民主派」是中堅力量,其次是廣義「本土派」。自稱「中間派」或「無取向」亦佔一定比例。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