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機制失效 危及中央神經中暑可致器官衰竭

散熱機制失效 危及中央神經
中暑可致器官衰竭

【本報訊】近月港人常有戶外活動,但正值炎夏,要小心提防熱病。急症科醫生指出,長期逗留在高溫環境,身體正常排汗等散熱機制或會逐漸失效,一旦脫水或大量流失電解質就可能出現熱抽筋、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等嚴重熱病。戶外活動時,應定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時刻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號,包括口乾、作悶及疲倦等,一旦出現熱病症狀,要立刻進行緊急處理,否則嚴重可導致生命危險。
記者:何家朗

正常人體有自動調節機制,在酷熱環境中適度降低體溫,例如增加排汗量等,但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機制可能失效,導致體溫持續上升,便可能出現熱病。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熱病種類繁多,症狀和嚴重程度不一,部份較輕微的例如熱疹即俗稱熱痱,通常不會造成強烈的不適感,但如果長期逗留在高溫環境,就可能引起較嚴重的熱病,如熱抽筋、熱昏厥和熱衰竭等。大部份熱病都由大量流汗所導致,例如熱昏厥是由於流汗引發身體脫水,血壓驟降導致患者暈倒。熱抽筋及熱衰竭則因為流汗同時流失大量電解質,例如鈉質,當電解質水平下降至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肌肉輕微痙攣、極度疲倦,部份人或出現早期休克症狀。

至於一般人最常提及的中暑,原來在眾多熱病中屬於最嚴重的類別之一。蕭指,當人出現嚴重中暑時,因身體調節體溫的機能已完全失效,表徵與熱衰竭等其他熱病差別甚大,患者會完全停止出汗,導致皮膚變乾變紅,體溫升至逾40度,有如火爐悶燒;部份患者甚至會出現中央神經系統失衡的症狀,引起全身抽搐,進入昏迷狀態。他提醒嚴重中暑十分危險,患者體溫持續上升,遠超身體細胞維持正常功能的溫度水平,當大量細胞死亡時,或會出現器官衰竭,構成生命危險。

口乾作悶疲倦 熱病徵兆

蕭指在熱病出現前,人往往會感到口乾、作悶及疲倦,部份人可能會大量冒汗或嘔吐,若無得到合適處理,這些症狀會隨時間變得嚴重,最終變成熱病,但所需時間因人而異,對於已習慣高溫的人士影響較低,但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等體弱人群應格外留神。

蕭稱如果身邊人出現熱病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到陰涼位置及解開緊身衣物,並以濕毛巾放在患者頸部及腋下等位置幫助散熱,亦可為其撥扇及灑水,同時監察其清醒程度,萬一病情嚴重或持續無改善,就應召喚緊急救護服務求助。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