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才是「no stake」 - 馮睎乾

林鄭才是「no stake」 - 馮睎乾

上星期林鄭月娥見記者,出一招乾坤大挪移,用經濟話題轉移公眾視線,意圖沖淡港人對721、警暴和政府失職的記憶,這種策略以前屢見不鮮,自然也是劇本一部分。

最耐人尋味是,林鄭用英文回答提問時,可能是「真心話用外語講特別真心」,居然爆出以下幾句,激起眾怒:"...a small minority of people...they did not mind destroying Hong Kong's economy, they 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 which so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to build, and that's why they resort to all this violence and obstructions causing huge damage to the economy and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people."大意說,少數人不介意破壞經濟,是因為「在這個由很多人協力建設的社會中,他們並無角色」。

英語stake可解股份,說人家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簡單而言即表示「呢個社會冇你哋份」。Stake最初只表示一條柱,插在地上可成圍欄,或用作繫住牲畜的柱子,也可用作邊界標記,即我們今日所謂「插旗」。插了旗,圍了欄,就意味着那兒有你所擁有的,需要你保護的東西。No stake,表示那兒沒有你的事,於你毫無利害關係。細心一想,真正在香港have no stake的人,應該是特區政府一群高官,尤其是林鄭月娥。

林鄭冷處理721,即默許警方縱容黑社會,令香港淪為「逃犯天堂」;不追究警暴,只拘捕示威者,即明示警察為特權分子,超然於法律之上。一個充斥逃犯、法治崩壞的社會,勢必嚇跑外資,經濟崩潰是必然的,罪魁禍首是林鄭無疑。但為什麼她又不擔心呢?很簡單,她的家人都是英籍。做完dirty work後,林鄭就會稱疾下台,然後到英國安享晚年。未來的香港,於她的確沒有任何關係,no stake。

寫到這兒,我不期然想起伯利克里斯(Pericles)的一句話(見於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戰爭史》),意譯如下:「沒有以子女為賭注,沒有令子女同樣承擔公共風險的人,他們不可能為社會做出公平公正的決策。」(ou gar hoion te ison ti e dikaion bouleuesthai hoi an me kai paidas ek tou homoiou paraballomenoi kinduneuosin)。這句話有二千多年歷史,想不到完全可以用來回應林鄭。提提你:伯利克里斯,正是推動雅典民主改革的殿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