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飛吧‧孩子

【飲食男女】飛吧‧孩子

合上眼,時常會憶起小時候的片段。以往很簡樸,沒有電玩,卻跟鄰里關係很融洽,一起到公屋走廊上跑來跑去就鬧個半天;沒有手機,偷偷摸摸地跟朋友仔煲電話粥,把握一字一句;沒有密集的興趣班,卻創造出千奇百怪的玩具;沒有嚴格的教育,卻更渴望與父母親近。

隨着時代轉變,如今不少專制的父母總愛限制孩子的自由,局限他們的思想,口說為了對方着想,卻不敢承認裏頭滲透了私慾,這與暴政色彩有點雷同,若孩子有一天覺悟了,只會招致極力的反抗。小英卻是截然不同的例子,她正是面前這家老麵店的太子女。幸運是,雖則沒有富貴的生活,但總算不用憂柴憂米,沒有飽飯吃都起碼可以吃碗麵;不幸是,因為父母忙於生計,她冇王管地度過了童年,頗寂寞之外,又賦予了她無限自由。天空海闊任鳥飛,今天,她仍然選擇接手老店,這也是小鳥的自由意志。

豬油渣麵是小店的靈魂,一定要做好。

炸餃子是一家幾口手攪手包,充滿人情味。

上一代的堅持

深水埗很有趣,地方不大,一邊是賣高科技產品的勝地;一邊是擺街邊的小檔口,甚至地攤。居民眾多,不同國籍及背景,貧多富少,密集的唐樓之間,又偶有突兀的高級住宅及酒店。食肆也多,大都是平民貼地的食店。至於食店最集中的地帶,非福榮街莫屬。新店多,舊舖也不少,其中一家就是眼前這家「周記油渣麵」。老店沒有甚麼裝潢可言,偌大的門口分兩邊,左邊是貼滿了菜單的出入位置;右邊是麵檔及水吧,步進裏頭,先是經過左手邊的收銀處,放眼看三面牆都是鏡面,倒映着米白色的圓桌,不算殘舊,但也沒甚裝潢可言。

小英從廚房步出,笑笑地打了聲招呼,介紹自己是老店的第二代。在旁幫忙包餃子的鬈髮老婦,則是第一代周太,人稱「阿婆」,她的手不斷地重複包餃子動作,笑言:「因為我老吖嘛,又成日喺度湊孫,所以個個都跟住啲孫叫我阿婆。」當然,她也經歷過青春少艾的歲月,只是,都獻給了丈夫、獻給了麵店。周記已經經營了三十多年,由周生即小英的父親創立,他一九八六年開始做街邊小販,後來政府執法嚴謹,經常要走鬼,又被充公貨物,令生意變得困難,碰巧於同區找到一個位置方便的舖位,於是開始經營老店。

小英長大後,才跟母親感情越來越好。

小英自嘲是雜工,由廚房到樓面都要親力親為。

麵店一到午市或晚市就滿座,生意不俗。

油渣麵起家

最初,他們只獨沽一味地賣豬油渣麵,從前賣三蚊一碗,既飽肚又大眾化,光顧的都是平民百姓。阿婆表示,豬油渣麵從潮州客家那邊傳過來香港,當初就是因為一個同鄉教會她做豬油渣,她就跟周生改良了味道,賣起麵來。阿婆邊話從前,邊跑到廚房,又直言:「因為我哋都老啦,啲下欄嘢同埋炸豬油渣,全部都係個女同個新抱負責。」

只見,小英已經在一旁執起一塊又一塊肥豬肉切成條狀。她解釋做豬油渣主要用肥肉,豬肉越白越厚身就代表越優質,整塊呈白色而且連着少量瘦肉最佳,炸出來的油渣爽口之餘又有口感。切好了一大盤的豬肉條不用醃製,直接落鑊油炸。她先開猛火,然後加入少量清水,好讓豬肉不黏鍋,倒入豬肉,讓熱力將豬油迫出,炸至浮起後調細火,待油泡都消失後,就可撈起金黃色的豬油渣。撈起後便將肉攤開,待攤涼後一袋袋裝起。完成油渣後,她跑到一個大鍋跟前,裏面是正在熬製的豬骨湯。

油渣麵的湯底十分重要,每天早上會提早用豬骨熬製,加入大地魚粉及多種配料,大約需要熬製兩小時,因為油渣麵全日供應,湯底由朝早熬到晚上,要不斷加入豬骨和水去煲煮。第一煲湯底已經熬製完成,她舀出一大鍋子的湯水,搬到麵檔。又執起一袋放涼後的油渣,加入豬骨湯時,順道加入油渣一起煮,煮完後撈起油渣,然後就落麵,因為油渣吸收了湯的味道,上海麵掛湯時就有豬油香,人客來到,夾起一撮熟麵,鋪上油渣再淋湯,便可以馬上上枱。小英表示做豬油渣算是複雜,因為主要是人手製作,味道要拿捏得宜,所以只交由自己家人做。

阿婆包的餃子最快最美觀,小英也要好好學習。

豬肉要用熱力迫出豬油,這樣才爽脆可口。

這一代的掙扎

桌子上放了一碗熱騰騰的油渣麵,這是小英的早餐,她自言百吃不厭:「細細個已經成日食,有親切嘅味道,就好似爸爸媽媽親手煮嘅一樣。」她認為豬油渣是養大自己的食物,周生經常強調油渣麵是舖頭的靈魂,如果連這個基本都做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沒有用。她又舀起一粒水餃咬一口,又說着這是父母的拿手菜。餃子每天都用新鮮豬肉去製作,老店只有兩款餃子,一款是韭菜餃,另一款是北京餃,韭菜餃只有韭菜及豬肉,北京餃則有木耳、馬蹄及豬肉。豬肉由肉檔預先絞好再送到舖頭,混合和調味都是親手製作的,調味方面,都是爸爸流傳下來的秘方,加入材料後用手打至起膠,很費力,但這是周生的堅持,認為用手攪有人情味包含在內。包餃則由媽媽負責,有時候她也會幫忙,陪伴她一起包,她指指母親手上的水餃皮,解釋雖然皮不算太薄,勝在餡料比較豐富,畢竟街坊都希望抵食為主,而且普遍喜歡吃炸餃,故皮不能太薄。

吃過早餐,她又跑入廚房開始打鯪魚肉,用來做手打魚肉麵。魚肉做法不算複雜,購入鯪魚肉後再加工調味,主要是胡椒粉、麻油及葱,只要鯪魚肉夠新鮮,就不用加入太多調味,沒有加入麵粉,真材實料。自她接手後,老店又加入了多種炒粉麵飯出售,現在食物也有很多種類,特別受歡迎的是泰式豬頸肉炒公仔麵,她了解年輕人口味。做好魚肉後,她稍為有點時間休息,步出廚房時,阿婆已經包好水餃,正在吃午餐,當然又是一碗油渣麵。她邊吃邊讚女兒調出來的味道跟爸爸一樣,小英一臉老氣橫秋:「爸爸有傳授秘笈㗎嘛,佢話齋,過得到人亦過得到自己先好賣。」她猶記得初初踏入廚房都會覺得困難,希望能夠打理好麵檔就好,果然,小孩子的信念與毅力,都是磨練出來的。

孝順女接手

小英正式接觸油渣麵時,只有四至五歲,街邊檔時開始幫忙,說是幫忙,其實不然。因為父母忙於生計,她只好跟媽媽到檔攤,即使只是站着,兩老又沒有時間理會她,她想,還是可以見到爸爸媽媽。她自小就習慣自己上學,自己生活,別人有媽媽陪伴上學,又會到公園玩耍,但她卻孤單一人。她苦笑:「每一次落舖頭,佢哋都好忙,我覺得爸爸媽媽冇時間陪我,就係為咗工作,所以我好唔鍾意麵檔。」到了四至五年班時,她開始明白,見到父母走鬼,知道他們很辛苦,都是為了她。開始懂事後,她便到舖頭幫忙。然而畢業後,她還是決定出外工作。後來周生認為自己年紀漸長,問她願不願意接手,因為要接手舖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希望她及早回來正式學習。她考慮了一年的時間,最後都願意回來幫忙,起碼爸爸媽媽不用那麼辛苦。雖然自小開始幫忙,但周生一樣要求她由基本開始,從頭學起,先安排她在樓面工作,如麵檔及收銀,樓面還好,一進廚房就不習慣,覺得濕手濕腳不舒服,媽媽見狀就安慰她:「我哋都係咁做,辛苦係辛苦,唔係就冇辛苦錢,就算濕手濕腳好污糟,做完嘢洗一洗手腳就乾淨舒服㗎啦。」聽着聽着,她也真的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當熟習每一個部門後,周生才放心交舖頭給她打理,直至早兩年,她才正式接手老店。

父親退休了,畢竟都已經工作了數十年,母親則喜歡回來坐坐,幫點小忙,阿婆搭訕:「退休啦,佢就成日叫我唔使返嚟,但我唔捨得,老人家習慣早上呢個時候起身。」除了替小英照顧小孩外,她最開心就是看見客人,可以聊聊天,而且老店多數是熟客,聽到客人稱讚︰她們食物的味道傳統,是熟悉的味道時,她也十分自豪。一旁的小英現在能夠體會到,以前父母為甚麼沒有理會她,因為的確忙得不可開交,如今自己也沒法照顧兒女。她悄聲表示自己初初會回家哭,媽媽其實知道她辛苦,甚至到現在三十多歲,阿婆仍然覺得她是小女孩,一個人打理舖頭不容易。辛苦歸辛苦,她也不言放棄,認為這個招牌養育了她,油渣麵養育了她,所以她不想老店就這樣消失。「我冇後悔過,可以繼續傳承爸爸嘅心血,希望佢哋將來日子更舒服,唔需要為我操心。」

孩子果然需要自由,需要獨立思想。天空壯闊,與其規限,倒不如任他們去飛,不指摘,只支持,他們自有茁壯之路。●

周記油渣麵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117號桂林街地下
電話:6777 1387
營業時間:10am-12mn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