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早稻田 - 左丁山

中大早稻田 - 左丁山

2007年11月2日,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到中文大學逸夫書院演講,演辭中有一段提到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的一個不同,他說:「深入中大這個位於沙田山中的虎穴來了,至於記者們,我們當然歡迎他們的參與,他們是無處不在的,他們很多還是中大的校友。」

「為甚麼小心中大呢?原因可能是這樣的,有人曾經向我講,港大就好似日本的東京大學,而中大就好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東大就是日本政壇的人才庫,出過大量當權者,而早稻田就以反叛出名,學生畢業後多投身傳媒或者反對黨。」

曾俊華的比喻到今天還是很貼切,雖則特區政府的年青AO之中,中大佔了一定的份額,但位高權重的AO還多數是港大校友。最高級的兩位,特首林鄭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行政會議潑辣成員葉劉淑儀都是港大精英的產品,很像東京大學校友雄霸日本官僚系統。中文大學方面,傳媒人眾多,以報紙總編輯計,蘋果、星島、信報、經濟日報、頭條日報、am730的總編輯都是中大校友。立法會的反對派議員也有中大人,如林卓廷、區諾軒、朱凱廸、黃碧雲及被DQ的劉小麗。

早稻田大學在日本在傳媒、文藝、演藝方面有不少傑出校友,如聲名顯赫的村上春樹,政治方面其實也有不少政府領袖,曾任首相的校友便有石橋湛山、竹下登、海部俊樹、森喜朗、小淵惠三、福田康夫、野田佳彥等等,中國留學生中的名人有陳獨秀、廖承志、李大釗、彭湃等共產黨人,也有同盟會會員多人(辛亥革命成員),可見早稻田的辦學宗旨:「追求學術獨立、學問之活用、模範國民之造就」確有成功之處。

東京早稻田、香港中文大學皆有某些共通點,兩校經一番商討後,卒達成結盟協議。7月31日,中文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正式宣佈,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合辦雙學位課程(Dual Degree Programmes),首先開辦社會科學課程,2019至2020學年開始推出於中大的「環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於早稻田推出「跨學科社會創新研究文學士課程」。學生於頭兩年在自己的大學上課,後兩年到對方大學上課,即是說香港中大文學學生修讀這些課程可兼得中大與早稻田優良教育。香港不少學生對日本很有興趣,能有機會在東京上課,生活兩年,趁機深造日文,機會實在難得。

肥仔K剛在早稻田供讀碩士期間,認識一位來自中大的學生,該生在早稻田碩士畢業後,即被日本公司聘用,留在日本工作。另一位就是中大校友關志雄(79新亞經濟),在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是日本赫赫有名的經濟師野村總研的要員。最早期的還有新亞經濟系大師兄趙達榮,1961年已獲文部省獎學金往早稻田留學,回港後曾長期出任香港日本文化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