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夕陽,穿過中空頂部,斜斜地落在大佛肩膀,光影流轉,照得清淨莊嚴的佛像出了慈悲之相。我們旅居京都,前後左右都是寺廟,參佛無數,第一次如此觸動心靈。同行的天主教徒朋友也禁不住驚嘆,死物如何變得如有感情,這是甚麼樣的鬼斧神工?
作為「自學成功天才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粉絲會香港分部」的鐵幹會員,大師在日本六十多座作品,我拜訪了差不多一半。依個人喜好的排序是,第一名「光之教會」,望着那「十」字可以呆坐半天;第二是1976年,初出道一鳴驚人,簡約得不能再簡約「住吉的長屋」;第三是瀨戶內海直島美術館群及Benesse酒店,永遠不能忘記,坐在沒有欄杆凌空露台的那種感覺。今次來到札幌真駒內滝野靈園,望到「頭大佛」,要重新考慮上榜名單。
故事是這樣:此地原是北海道投資最龐大的靈園,在1981年啟用。當年不知那一位笨蛋設計師,為了招徠顧客,想出抄襲國外名勝的爛橋,在園中仿製了A貨復活島人頭以及翻版英國巨石陣。古靈精怪,儍到不堪醜到不行。然後在正中造了一個大佛,此物倒是造得挺好,畢竟是日本匠人的強項,只可惜無端端一個大佛坐在草地上,沒有背景襯托,空曠古怪。客人投訴,靈園尷尬,於是在2011年請出安藤先生打救。
坦白說,我依然認為「光之教會」那個十字,最原創最有力最便宜最殺,但這是大師一手設計,在難度分上,及不上執人手尾的「頭大佛」。叫我們餐廳,做一碟好菜,是份內之事,要我們廚師,把一碟炒壞了的菜翻手變成美食,真是死畀你睇。其他有名望的建築師,都不肯接手的爛攤子,安藤忠雄反而一口應允。偶像,果然是偶像,這叫信心。靈園外面實在太醜,佛祖無謂多看,於是建一個人工山丘,把佛像埋起,山丘之頂,中空露天,突出半個頭,跟着在斜坡上種滿薰衣草。這一埋,點石成金,與周遭的亂像再無瓜葛。我們遠眺,一片紫色花田,平和寧靜馨香怡人,佛頂微露,多了一份神秘感覺。要看全身,先要走過長長隧道,盤坐、手印、真身陸續出現,千呼萬喚到最後才是面容靜好,佛光普照。朋友說得對,如此襯托,竟然看出慈悲。難度分爆滿,我只得把「頭大佛」排在「光之教會」旁,成為雙冠軍。
我是粉絲會的會員,看到這靈園已經感覺北海道夏季之行值回票價。大家如果意猶未盡,可以去星野Tomamu渡假村看大師另一作品,「水之教堂」,不過這渡假村幾年前已易手給中國集團,不知水準是否依舊。札幌有點悶,我們寧願住在小鎮富良野,望出去便是整片樹林。花田值得看一次,據說現在遊客不少,如果曾經看過便不用再看。夏天節目當是吃蜜瓜,以前覺得越甜越好,現在不同,整條路都是農場,我們駕車,一個一個吃過去,發現平衡一些的反而更突出蜜瓜味道,去到最後,才來一個甜到死的夕張品種。當年看高倉健電影《幸福黃手絹》,想着有一天要來到夕張拍攝現場,這一等便等了三十年,難得黃手帕還在。鄉下地方餐廳選擇不多,在美瑛有一個好地方,Restaurant Asperges,只做午餐。法式味道,蔬菜是驚人的結實新鮮,感覺是剛從田中拔出來。餐廳隔鄰有一間本地產品店,「美瑛選果」,脆粟米脆紅豆等零食不容錯過。香港這個夏天着了火,大家如果想唞唞氣,去吃一個蜜瓜看一看佛吧,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