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插水】
【本報訊】范冰冰逃稅風波去年引爆中國影視界。現在風波看似告一段落,但官方對整肅影視界卻變本加厲,連救命的暑假檔期都不放過,至少「揑死」四部預期叫好叫座的國產大片。今年首7個月,內地電影票房竟比去年同期減少20億人民幣(下同.22.3億港元),嚇退1億觀眾入場,是2011年以來首次票房及觀眾人數齊插水。有學者指中宣部接掌電影審批後,打「擦邊球」或任何可能「誤導」的國產片都被「扼殺在萌芽中」,觀眾被迫「崇洋媚外」。
記者:黎仕南 廖智廣
今年2月國產《流浪地球》勁收46.54億(約51.8億港元)票房,外界期望今年電影票房創新高,不料卻每況愈下。全國上半年放映場次增加逾800萬場,但入場人數竟比同期少了1億人,只有8.06億人次。過往四年內地電影票房以10%至20%增長,但今年竟錄得下跌,首7個月收367億(約409億港元),比同期少了20億(約22.3億港元),下跌5%。今年至今超過15億(約16.7億港元)票房的電影只有五套,全部在2月,去年同期則有八套,銳減六成。今年票價比去年高10%,故實際跌幅更誇張。
被迫「崇洋媚外」 觀眾看外國片
電影市場專家蔣勇坦言,今年影業前景不樂觀,總數或難超過去年606億票房,他發現今年新片開鏡率亦創近三年最低:「比票房更糟糕的是,現在觀眾不進電影院了,這是最大麻煩。」他認為最好是讓市場活躍起來,而不僅只開拍一些龍頭電影。可惜他口中的龍頭電影不但沒「活起來」,簡直是「活不來」。
暑假檔向來是中國影業「救命稻草」,但多套國產大片未出閘便被官方「玩死」,其中《八佰》及《少年的你》等四部預期大片以「技術原因」停播,上映無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因而獨撐票房收30億(約33.4億港元),內媒吹噓為「中國版《復仇者聯盟》」;排第二屬港產片《掃毒2天地對決》,約收13億(約14.5億),接力8月上映的大片《烈火英雄》風評卻不算好,外界預期或可拿到15億(約16.7億港元),三套加起總收58億(約60億港元),遠不及去年暑假最高三套電影收70億(約78億港元),跌幅近15%。
國產電影疲弱,內地觀眾被迫「崇洋媚外」睇進口的外國電影。去年首7個月,有四套國產片贏得單月票房冠軍,今年只有《流浪地球》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別贏二月及七月票房冠軍,其餘5個月全輸給西片。《蘋果》上月中前往深圳福田戲院視察,其時上映八部電影,主要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銀河補習班》兩部國產片,與《獅子王》、《蜘蛛俠》兩部西片之爭。
剛看完《哪吒》的曾先生向《蘋果》指,今年看了兩部西片及兩部國產片,發現今年暑假國產電影少了:「想多一點上,不可能電影院都是外國電影。」青島萬達影城前製作總監Tommie Curran認為,中國當局過度審查的制度,不僅影響電影獲准上映數量,更令電影創作趨向自我審查,嚴重依賴特定的製作公式,導致類似的電影過多,無法吸引觀眾。
打壓通俗文化 確保「習思想」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蘋果》解釋中共為何要嚴控影視娛樂。他指當局一直不滿通俗娛樂阻礙人民吸取「正統習思想」訊息,影響維穩,故去年起中宣部接管審查電影,審核委員必須全屬黨員, 如此審核必定從嚴,將擅打「擦邊球」或可能被「誤讀」的電影「扼殺在萌芽之中」,阻嚇當中不聽話的電影工作者。
劉相信習近平欲成為第二個毛澤東,並已展開連任工作,未來打壓通俗文化的手段將越來越多,確保「習思想」成輿論主導。
著名女星范冰冰無疑是近兩年當局整肅影視娛樂圈重點,她被重罰歸隱近年後,近日復出。
范冰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形容中國電影業現時「低迷」,但認為低迷及政府審查未必不是好事。她說:「以前大家急於求成,熱錢很多,但拍出很多很糟糕的電影。」她認為現在可能是停下來的良機,想想如何改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