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不只是時間,空間也同樣不能久留。哥哥十年前回揚州重訪童年遊玩的地方,發現雖然還是同一個地點,感覺卻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因為那裏的一個小池塘如今已經變成平地。而且即使池塘還在,他自己的心境和觀感也會不一樣。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什麼?不要嘗試通過現實去回到未來。你所喜歡的人和事,只好隨他過去,不必刻意挽留。童年的偶像,少年的戀人,即使能夠再見面,恐怕也完全不再是那麼一回事,只有失望的居多。隨由他像水一般流去。晶瑩的雨水由他落下來,用手接住的只是一攤水而已。
卡倫碧烈遜(Karen Blixen)在「非洲之旅」(Out of Africa 1937 年初版)裏面有一段描述保護區河床石塊上有伏着的大鬣蜥在曬太陽。大鬣蜥形狀醜陋,但是那色彩卻美麗得難以想像,光華四射如同一堆寶石,又像老教堂割切下來的一片染色玻璃窗。萬一有人走近,鬣蜥會立即逃竄,卻依然留下一片青藍紫,如同彗星的尾巴。有一次卡倫碧烈遜射殺了一隻鬣蜥,打算用牠的皮做成一件漂亮東西。但當她走近一看,怪事發生了:鬣蜥身上的彩色轉眼消逝如同一聲嘆息,用手撫摸,板滯灰暗像一塊英泥。使牠發光發亮的是牠體內的流動血脈。火熖熄滅,魂魄飛散,剩下的只是一個沙包。卡倫碧烈遜又描述一次看到非洲女子戴着美麗的手鐲,寶光流動,充滿生命。她花錢買下戴在自己手上,馬上失去華彩光澤,只因為她沒有非洲女子的蜜色皮膚作為襯托。她的結論是:「為免傷心慘目,切莫射殺鬣蜥。」
美麗的東西只能留在牠們的天然環境之中,方才可以發揮魅力。抽離了的東西沒有生命。美好的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最安穩的保存方法是放在記憶裏。
記憶可以在現實中刻意經營麼?Walter Benjamin 也試過寫了一個短篇,叫「桑椹奄列」。話說有位國王患了憂鬱症,天下間的財富和權勢都不能使他快樂。他對御𣾏說:「我倒要試試你的廚藝有多高明。五十年前,我還是個小孩,曾經嚐過異常美味的桑椹奄列。當年父王和鄰國開戰,戰敗之後落荒而逃,來到林中。林中有小屋,屋中有老婦人。老婦人做了一道桑椹奄列招呼我們兩父子。我只吃了一口,便感到無限的安慰而又充滿了希望。我一生人從來也沒有吃過那麼美味的奄列。事過境遷,我卻對這奄列念念不忘。我亦曾經明查暗訪,卻再也不能找到這老婦人。如果你能將這桑椹奄列的美味重現,我便將你招為駙馬,不然的話便將你處死。」御廚回道:「您就乾脆把我處死了吧。因為我即使有本事做出同樣味道的奄列,卻無法將五十年前你們父子落難的情景重現。」國王一想有理,也就作罷。
即使是普魯斯特那喚醒幸福的梅達蓮小甜餅,多吃兩次也就魅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