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聾人都會有個手語名字,未必同佢身份證上嘅名字有關係,我叫Vincie,我嘅手語名係V+C。」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手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或地區,有26個英文字母的手語,而香港的手語主要透過象形(模仿物件外形特徵)、意思等將手語演繹,Vincie說:「我哋學手語都係由淺入深,由最生活化學起,慢慢將覆蓋面擴大到時事、醫療。」
社政新詞彙不斷增加
本港並無統一的手語,Vincie稱很多時要透過與聾人緊密交流,以達到共識。為令聽障人士能準確了解社會上出現的新社政詞彙,聾福會去年推出《香港手語──社政》一書,邀請各方專家編著,整合約600個有關時事及政策詞彙的手語。
去年底開始,聾福會亦開辦「專業手語傳譯證書課程」,供已修讀基礎手語課程人士進修,透過課程培訓有志於手語傳譯、培訓技巧、認識不同範疇手語的人士,灌輸手語傳譯員的操守及應有態度。第一屆有十名學生已完成理論堂,正進行實習,稍後通過考核合格便畢業,能夠應付手語傳譯工作。
此外,中文大學文學院於下學年度亦將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渠道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兩年制銜接學士課程。Vincie認同手語傳譯服務有需求,期望更多人接觸及學習手語,讓手語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