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政府漠視民意堅持恢復《逃犯條例》修訂二讀辯論,身穿黑衫黑褲的黎穎思(Vincie)一早抵達立法會大樓候命,示威者圍堵立法會阻止送中惡法二讀,立法會初時宣佈會議押後,最終被迫取消。別誤會,Vincie並非示威者之一,其實她是註冊手語繙譯員,原本到立法會準備在鏡頭前提供即時手語傳譯,最終當日等候一整天無功而回。從6月起,本港變得不一樣,作為聾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Vincie有責任代聾人發聲:「聾人都係香港人,社會發生咗乜嘢事,政府有責任話返畀我哋聽。」
記者:張珮琪
攝影:梁瑞帆
全港約有15.5萬名聽障人士,過去特首發表施政報告、財政司司長發表財政預算案,以及港台為方便聽障人士收看而設的節目等,都有提供即時手語傳譯或字幕;直至去年明珠台七點鐘新聞亦新增手語新聞報道。從事手語傳譯工作接近20年的Vincie認同,相比她初入行的年代,社會對聾人的支援進步不少。
不過,由6月開始香港浪接浪的「反送中」運動中,先後有不同聾人團體批評政府忽略聾人的意見及知情權。Vincie在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聾福會)手語中心任職手語傳譯主任,當時聾福會亦察覺聽障人士對社會議題高度關注,但政府就《逃犯條例》修訂工作舉行的記者會都沒有提供手語傳譯。聾福會遂於6月中去信政府,要求政府日後發放最新消息時,加強即時資訊服務滿足聽障人士的需要。
在6月18日,特首「向每一名香港市民真誠道歉」的直播記者會,聾福會在fb提供即時手語傳譯。政府在7月多個記者會,包括林鄭用「壽終正寢」形容送中惡法狀況、7.22林鄭聯同一眾問責官員和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會見傳媒,回應7.21中聯辦大樓被衝擊及元朗市民被毆打事件,政府新聞處在政府新聞網便安排即時手語傳譯,7.22記者會找來Vincie負責即時手語傳譯,算是回應聾人訴求。
穿黑衣傳譯 訊息更清楚
近月的社會現象,有人戲謔白色恐怖下,連穿甚麼顏色衫出街也要經過考慮,Vincie因工作關係經常會穿黑色或深色衫褲,她指手語傳譯員普遍會穿着深色及淨色的上衣,因深色的衣服和膚色對比較大,做手語時讓聽障人士看得較清楚。
回想起當初加入聾人機構工作完全不懂手語,Vincie笑說:「第一個學識、做得最多嘅手語就係『等等』,因為我要搵同事幫手。」與聾人接觸日久,她對手語產生興趣,於是一邊工作一邊修讀手語課程,後來成為註冊手語繙譯員,擔任手語傳譯工作。
手語繙譯員的足迹遍及醫院、診所、社工辦公室、政府部門、法庭、立法會等,總之關係到聾人日常生活會接觸的地方,Vincie說:「我哋係佢(聾人)嘅喉舌,代替佢把口、代替佢嘅耳仔,有需要做傳譯嘅地方我哋都會去。」對Vincie而言,最具挑戰性的傳譯類型,要數財政預算案或選舉論壇的手語傳譯工作,「即時傳譯之前唔知道佢會講乜嘢,好多數字。」
手語傳譯員經常要協助聾人處理不同範疇的處境題,而且每一位聾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與他們的年齡、學歷、環境、社交有關,「有時佢哋對某啲事物完全唔關心或唔理解,例如法律問題,未必係手語上嘅問題,我哋就要做多啲工夫、解釋多啲,或者透過專家令佢哋明白。」Vincie形容這份工作「每日都學緊嘢」,經驗對手語傳譯員來說非常重要。
短期記憶好 要求反應快
Vincie認為,手語傳譯首要對手語純熟、理解有關聾人的事物、知識範疇夠廣、秉持專業操守;即時手語傳譯更需要高度集中、有良好的短期記憶、鎮定、反應快,因此臨場的手語傳譯要一班人合作,以財政預算案的即時手語傳譯工作為例,每15分鐘便要換人。
但根據政府參與訂立的《香港手語繙譯員名單》,截至上月中,符合基本條件而又自願提供資料列入名單的手語繙譯員只有53人,包括Vincie,手語繙譯員一直被指不足,巿民對與聾人溝通的認知也存有誤解。
Vincie憶述,曾經有一次一位聾人進了醫院,她到場之前,護士以紙筆簡單詢問聾人病者的個人資料。當Vincie抵達醫院,護士第一句便問她:「佢(病人)識唔識字㗎?」Vincie感到奇怪,記憶中該位聾人中文程度不錯,於是她向事主了解,對方稱「唔知姑娘寫乜」,Vincie拿過紙張一看之下,原來護士寫口語,「你有邊度唔舒服呀?你住喺邊度呀?發生咗乜事呀?」聾人是用書面語溝通的,口語句子對於他們是陌生的。
本周兩次網民發起的民間記者會,都有安排即時手語傳譯。聾人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民眾尚知要顧及社會小眾的需要,政府何時才領略真正回應巿民訴求的重要性?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