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今年初新創建旗下城巴及新巴獲准加價7%及5.6%,事隔七個月,兩巴再向運輸署申請加價12%,預計八成非過海路線加幅低於一元,五成過海路線加幅低於兩元。巴士公司解釋因工資及油價等成本持續上升,加上新鐵路開通令巴士客量下跌,故需加價來改善財政狀況;有團體批評兩巴在加價大半年後再申請加價逾一成是「獅子開大口」及罔顧民生,質疑此舉與巴士公司有傳考慮賣盤計劃有關。
記者:鍾雅宜
城巴及新巴2017年8月申請加價12%,原期望去年初獲批准,但最後於今年1月才獲准加價;城巴及新巴分別獲准加價7%及5.6%。
兩巴昨日稱已向運輸署申請調整票價12%,預計八成非過海路線加幅低於一元,五成過海路線加幅低於兩元。
兩巴稱面對工資及油價等營運成本持續上升,加上乘客量下跌,而上次申請加價期間,油價及車長工資等成本升幅遠超預期,故加價後兩個專營權的財務狀況仍然嚴峻;他們仍不斷投放資源更新車隊及改善候車時間,故需加價來改善財政狀況。巴士公司稱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期望運輸署能盡快批准加價。
被斥落井下石
運輸署指已收到加價申請,審核時會考慮各相關因素,包括公眾接受程度和負擔能力,並諮詢立法會和交諮會意見才會向行會作出建議,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決定。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直斥,兩巴大半年內再申請加價是十分誇張,「今年初先加完,根本係獅子開大口」。今次申請加價12%,遠超過去半年通脹及人工加幅,批評新巴及城巴罔顧民生及市民承受能力,亦不應隨意將營運成本轉嫁乘客,建議行會否決其申請。
蔡耀昌稱現時經濟狀況不佳,整體社會氣氛不好,加價如同雪上加霜,「係咪想對香港落井下石?」他稱早前有報道指,有傳新創建考慮出售城巴、新巴等資產,質疑加價是否想「臨走前掠番多啲?係咪想賣嗰時叫價高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