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不用早起。但五十年不變,早餐吃蛋治。
我從小就常吃蛋治。自幼稚園開始,早餐是到附近茶餐廳。那時已經流行名叫「早餐」的套餐,包括火腿通粉、雞蛋三文治和飲品。四歲的我,當然吃不下全份早餐。我就會吃半件蛋治和一些通粉。
小學時早餐也差不多內容。而同時我學會了開火煮食,雞蛋是最方便材料。我會做煎蛋、炒蛋、烚蛋、蒸蛋和燉蛋。但最常做的,還是蛋治。根據有限經驗,以為蛋治就一定要炒蛋。當時並沒有易潔鑊,再加上用牛油(當然沒有clarified butter),要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蛋治,並不容易。
中學早餐變得多樣化。不過,小息時小賣部供應即製蛋治,於是又每天吃。大學倒是少吃蛋治。因為宿舍只供應煎蛋做早餐,醫學院餐廳又只有冰冷三文治。畢業後,實習和工作繁忙,又重拾蛋治這舊歡。
再後來,旅遊吃到不同造法的蛋治。發現原來這種半煎炒的厚蛋治,算是香港特產。其他地方,是煎蛋或烚蛋切片。另外我喜歡的,是蛋沙律三文治。當然,蛋治還可以加入其他配搭。最常見的,是腿蛋治和餐蛋治。另外是番茄蛋治和芝士蛋治。其他古怪組合,五花八門,但並不流行。我就還是喜歡蛋治。稍加變化,可以在蛋起鑊前灑入細切的chives(小葱),味道非常配合。
吃了五十年蛋治,幸好血脂和心臟還未有甚麼大問題。從前,蛋黃被視為健康敵人,因為蛋黃含頗高膽固醇,可能會影響血壓高和心血管疾病。但近年哈佛大學做了些研究,發現每天食一隻蛋的人,並不比不食蛋的人多患心臟病。解釋是蛋黃含非飽和脂肪,而且營養豐富。對比餐桌上其他食品,例如煙肉、香腸、炸薯餅等,蛋其實健康得多,至少不會致癌。不過,也別過量,像我從前每天兩隻蛋以上,再加上牛油,就肯定超標。
除了膽固醇考慮,做蛋治和吃蛋治,也要注意食物衞生。蛋殼有可能沾有沙門氏菌和禽流感病毒。所以處理過雞蛋,記得洗手才處理麵包。而整份炒蛋也應該達攝氏75度以上。至於沙律蛋治,要立即食用,或保持冷藏,因為細菌容易繁殖倍增,引致食物中毒。
吃着蛋治,看着電視。渴望聽到負責任說話,看到有效的管治。
結果,只有蛋治。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