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成日驚講錯嘢 - 李德誠

開心見誠:成日驚講錯嘢 - 李德誠

「醫生,我𠵱家發覺,原來我由好細個開始,就已經習慣咗自己會check番自己有無講錯嘢,我一得閒,就會諗番之前嗰五分鐘同其他人講嘅說話,有無講錯,又或者有無做錯嘢,臨瞓之前又會再諗……我覺得呢個影響到我,尤其係情緒唔好嘅時候,通常都會諗得比較負面,跟住就更加唔開心。」

K幾個月前被家人帶去醫生求診,家人認為他有情緒問題,其實K過去四、五年,一直都想很多負面的事情,經常因為胡思亂想,影響了跟同事的關係,所以無論讀書和工作,都處處碰壁,每幾個月便轉工一次,所以,過去這幾年,K越來越沮喪。家人有抑鬱症的經驗,眼見K早上天未光就醒,無胃口,頭耷耷,脾氣暴躁,完全沒有動力和信心,已經心知不妙。開始時,K認為是生活上各種不如意的事情,令自己不開心,所以不太願意求醫,不過,後來實在跟不開心的情緒糾纏太久了,所以最後也同意。

服藥後,K的情緒大有改善,開朗了,多了陽光的感覺,精神和動力都恢復過來,很快找到新的工作,這個時候,可能因為K的負面情緒和思想減退了,K可以看清楚自己當初為何經常情緒低落,特別是甚麼原因令他的人際關係那樣敏感。其實K可能是成長的時候,因為一些不如意的經歷,影響了他的自信,所以在人際相處的時候,擔心其他人會把自己看低,害怕同學不喜歡自己,也因如此,K經常自我檢查,看看自己會否「講錯嘢」,會否做了甚麼事情,得罪了身邊的同學老師,慢慢地,這種自我檢查的習慣越來越厲害,不只不能幫助他日常的生活,反而令他寸步難行,做甚麼事都怕錯,說甚麼都怕不對,同學老師小小的評語,他也會很擔心、很介意,到最後,情緒失控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平時多留意自己所言所行,本來是一個好的修養,不過,留意自己有沒有做錯,或說錯話外,也要明白到沒可能每一句說話都是十全十美。另外,有時當事人會希望討好身邊每一個人,這份過度的期望,會增加不必要的壓力,與其太擔心說錯了甚麼,不如想想下一次同一句說話,可以怎樣說得比較圓滑,溝通得更好,這樣效果可能反而更好。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