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盛行 港未必適合

外國盛行 港未必適合

在網上搜尋貨櫃屋,會看到外國有各種設計獨特、極個人化的貨櫃屋。外國的貨櫃屋早已盛行,更能防潮、防火、防雷、防風、防震,因為毋須打樁,一星期可叠數十個貨櫃,數月間建成整個屋邨。發展局近年亦有意引進,紓緩土地問題,不過有建築師指,於香港大起貨櫃屋的機會不大。

建築師:應正正經經起屋

建築師許允恒指,外國貨櫃屋大行其道,是因為興建過程較一般起樓減省運輸及工資成本,「一般起樓,運大量建築材料去一個地方,過程複雜。要一班工人去某個地段開工,成本亦好貴,而貨櫃屋只需運櫃。」

而在香港,坊間很多違法、安全性成疑的貨櫃屋,許允恒稱現時有足夠技術隔熱、解決火災危機等。

貨櫃屋的平與貴因人而異,優勢是比建屋的時間快。問題在於香港土地珍貴,「唔會有人喺住宅用地起貨櫃屋,因為住宅地好貴,有就正正經經起間屋出嚟啦,唔使去做貨櫃屋、臨時屋,因由唔合理。」故很多貨櫃屋正置於在露天貨櫃場、工業用地,但那些都違反了多種條例,如地契條款、城規會規劃。

有海外建築師曾於港居住,深感香港的住屋問題嚴重,提出香港的高樓大廈有足夠受壓力,可加上貨櫃屋,增加住宅單位,關鍵是加裝承托支柱,以增加整體承托力。許允恒反駁,「好似丁屋起多層係僭建,每個建築物都有可建地積比。如果冇用晒,唔使貨櫃屋,都可以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