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內地以「個人地址ID」代郵政編碼

傳內地以「個人地址ID」代郵政編碼

全球多地採用郵政編碼(Postal code)加快郵件傳遞,近日內地傳出郵政編碼將要「退役」,會改用與身份證連結的「個人地址ID」(唯一編碼),只要發送數字編碼便可寄出郵件,但被質疑民眾屆時將私隱全無。

國家郵政局的新政被指令到民眾失去私隱。資料圖片

連結身份證 如監控民眾

平日寄郵件要寫上地址和郵政編碼,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與北大時空大數據創新中心提出建立「個人地址ID」,取代在內地用了40年的郵編。在新制度下,居民只要在郵政平台上登記身份證資料,便可將ID與身份證登記的地址連結,寄速遞時只要向郵差發送一組數字便可。當局表示,每個人的ID都可以用機器讀取,以此大幅減少速遞人力成本、派送成本等,甚至可推動速遞業進入無人時代。

「查一個編碼,就知道所有購買記錄和郵寄記錄,隱私怎麼保證啊?」、「所以你網購個甚麼東西都是受監測的?」消息引來網民擔憂,不少人質疑當局的做法無法保障私隱。郵政局昨天發表聲明稱,取消郵政編碼與事實不符,有關項目仍在研究階段。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方璽認為,新型郵編是國家的公共資源,由國家管理每個人的地址庫並用於公共服務,有嚴格的訊息制度保障,不會被販賣。亦有專家認為,傳統郵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會繼續存在,「新型郵編兼具傳統郵編可以並存」。
北京《新京報》